刘英烈士陵园,坐落在国家级名胜—金华永康方岩风景区马头山麓,是为纪念一生践行“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誓言的刘英同志而建的。陵园集瞻仰、学习、旅游于一体,是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刘英烈士陵园,建于1935年。1982年进行重修,1988年正式定名为“刘英烈士陵园”。聂荣臻元帅为陵园题写了园名。1992年为纪念刘英烈士牺牲50周年,永康市委、市政府又对陵园进行了扩建。现在,陵园总面积已达50亩,集墓、馆、碑、亭等于一园,是省级“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为园林式和宫殿式建筑艺术风格,坐北朝南。一进大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台阶正对着烈士墓,共有36级台阶,意在纪念刘英36岁英灵。台阶两旁至烈士墓四周,松柏常青,鲜花簇拥。走至刘英烈士墓前,粟裕大将题写在墓碑上的“刘英烈士墓”五个大字格外苍劲有力。刘英(1905年—1942年)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原名刘声沐,江西省瑞金县人。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团、师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浙江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特派员等职。1942年2月,因叛徒出卖,在温州被捕。同年5月,在永康方岩壮烈牺牲。生前,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1935年,他和粟裕同志率领红军挺进师在浙江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创建了浙南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英同志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坚强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的一生实践了他“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的誓言。
在刘英烈士墓旁,还建有张贵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墓前有纪念坛,石围栏、石板地,庄严肃穆,可同时容纳上千人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站在墓前,敬仰之意油然而生。陵园是刘英、张贵卿烈士的牺牲地,因此,还建有殉难处以示纪念。通过烈士墓再拾级而上,到达山顶,建有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14.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体上镶嵌着毛泽东手迹“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
陵园内建有“红军亭”,亭名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意在永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祖国、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烈士的英名将流芳千古。
陵园的东侧建有革命纪念馆,占地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古园林式的建筑依坡而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内设三个展厅,以刘英、张贵卿、永康党史为序布展,展有相关的文字图表、革命先烈及有关领导人活动图片、历史文物、烈士遗物等。附设碑、廊、照壁等,地面铺设青石板,古朴典雅,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
为了让刘英烈士陵园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基地作用,从建造到今天,已进行多次整修和扩建,现在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备了5名专职管理人员,其管理经费列入市财政保障。现在,陵园内绿树成荫,道路整洁,环境幽静,布局合理,绿地面积达到92%,设施不断完善,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园林化,整个陵园形成了庄严、肃穆、优美的氛围。
刘英烈士陵园全年对外开放,免费参观,年年接待前来扫墓和参观的人数均在3万以上,多时达5万人次。特别是清明节,广大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扫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七一节,机关、社区、企业党(团)组织纷纷来这里组织党、团活动,缅怀先烈,举行入党、入团宣誓和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活动,增强党(团)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