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6日讯(记者 徐齐) 红酒正成为温州人继房产之后的又一投资热词。和房产一样,转战红酒,温州资本也难以改变“蜂拥而上”的特性。两三年时间里,温州红酒的进口量、消费量和商标注册数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温州业界甚至喊出了打造“中国葡萄酒集散地”的响亮口号。
7月,鹿城区的王先生在自己的订婚宴结束后惊异地发现,准备的30箱葡萄酒被“干掉”了25箱,而白酒、啤酒似乎并不受宠——80%的白酒最后只能退掉,啤酒也有一半多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婚宴上的消费最能看出市场的偏好情况。”一家团购批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不少温州人都认为,喝红酒对身体有好处,加上酒桌上素有劝酒和“豪饮”的习惯,一起将温州红酒的人均消费推到了全国领先的地位。
据海关统计,自2008年起,温州红酒进口量连续三年居省内首位。而事实上,多数进入温州的葡萄酒都是从上海、宁波、香港等港口进入,温州海关提供的进口数据还不能完全反映温州商人进口红酒的数量。“我估算(温州商人进口的红酒占到全国的比重)应该在30%左右。”温州酒类协会会长林小芬很有信心地说。
据温州市酒类协会初步统计显示,温州市区共有大小酒庄300多家。至于红酒相关从业人数,则多到无法计算。很多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个人,既无营业执照,也无门店。在自家公寓里,存一些酒,熟人一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温商注册葡萄酒类商标几近井喷。据温州金点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获得的商标查询结果显示,在2008年之前,温州总共只注册了葡萄酒类商标605枚,从2008年到今年一季度,温州当地的企业和个人,总共申请了1165枚商标,仅2010年一年时间,就有421个葡萄酒类商标获得注册。
值得关注的是,商标申请人的行列中,出现了大批看上去和葡萄酒毫无关联的企业,遍及众多皮革、服装、机电、五金、包装、制笔、印刷等各种温州传统产业,更有为数不少的知名温州传统企业在列。
温州六重门酒庄总经理姜芳池,做了11年的皮革生意。她在去年6月进入红酒行业,起步虽晚,却凭借在人造革业十几年的人脉关系,很快打开了一片天地。 “在人造革行业,光铺一条流水线就要上亿的造价投入,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改变产品样式。相比之下,红酒销售轻松很多。”
起先在意大利做打火机生意的金彤彤,受国外葡萄酒文化熏染,于2006年回上海做起了意大利红酒代理商。后来她发现,温州的红酒市场比以海派文化著称的上海还红火。2008年,金彤彤把主战场转移到故乡温州。同时,她在意大利租下一片葡萄园,在生产、质量控制、装瓶、仓储等环节上全面介入管理,由她在意大利的亲戚负责打理。
葡萄酒市场的火爆,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相关的配套产业。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投资的东艺物流,在其营运的公共保税仓库,分出一块区域,专门建设了标准化的恒温恒湿仓库,存放着数十万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