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晴到少云 38~28℃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国防教育网 > 国防文苑 正文
追忆历史 展望未来

  我的爷爷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民,可却生活在抗战时代,虽没有参加战争,但却是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他的故事是我小时候的一道“美餐”,而且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及学习。

  故事就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讲述,那天是一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魔爪,疯狂地伸向华夏大地,中华民族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那曾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六年的局部抗战加上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国家挽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英雄赞歌。

  如今时值新世纪初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探究千古兴亡之理,对于我们牢记“两个务必”,履行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国防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人们往往很重视它,在和平时期,人们对战争灾难记忆犹新,国防也较容易唤起社会的警觉,而随着和平生活的长期延续,人们容易滋长和平麻痹思想,战争逐渐被淡忘,国防意识逐渐被淡化。长期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容易消磨人们的战斗意志和尚武精神。忘记战争威胁,忽视安全防卫,高枕无忧,松弛武备,必然会招致亡国败军之祸。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险些丢了社稷;万国归附的唐王朝因疏远兵事,在“安史之乱”的冲击下濒于覆灭;大清王朝为歌舞升平陶醉,而导致国破山河碎。历史反复警示人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在对500年大国兴衰史精心考察后认为,大国的衰落是一个“从古到今都使战略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困惑不解的难题”,其根源之一就是人们在发展经济时忘记了安全,在安享和平中失去了奋发创业、昂扬进取的精神。

  安国兴邦,武备至要。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各段盛世的开创者在治国之策上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要富国图强,就必须对内实行清明政治,发展生产,对外整治武备,防御战争威胁。国无防不泰,民无兵不安。历史一再证明《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兴国安邦规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之利器军之威,国防、军队建设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只要人类还没有走向大同社会,安不忘危,加强武备,就是确保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

  强国之道,强心为先。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通过教育引导以及相关制度措施,煅造人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性格,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构筑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城,国家强盛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国家遇到危难时,国有抵抗意志,民有卫国精神,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献身为国,这是战胜敌人的首要条件。

  强兵之要,首在富国。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立志图强的朝代,莫不走富国强兵之路。秦朝初期,商鞅变法,兴国经武,一跃而为七国之首。汉、唐、明、清前期,也都注意劝课农桑,奖励农耕,发展生产,从而奠定了国家强盛的经济基础,造就了一代伟业。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经济强大国防发展才会有充分的物质保障。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保持适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历史上兴衰演变的规律告诉我们,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晴雨表”。重视国防教育是执政兴国的战略之举,是固国安邦的长久之策。特别是国家处于和平时期,搞好国防教育,强化居安思危思想尤为重要。在新的时代,我们要面对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要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再创历史辉煌,就必须借鉴中国历史上开创盛世的经验,吸取某些朝代衰败的教训,把国防教育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来完成,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措施来实施,从而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凝聚军心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

  抗战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对于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的了,然而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懂得反省的民族,十八年抗战,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国耻,永远的警钟,永远的反省,它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国力落后就要挨打,放松警惕就要挨打,武备松弛就要挨打!发生战争的危险时刻存在,它警示人们,对和平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珍爱和平,希望化剑为犁。但是,为了和平,必须铸剑;为了和平,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不珍爱和平是可悲的,但认识不到为了和平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更是不可原谅。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强者的和平,是实力、力量的均衡。一个国家要对战争说不,必须要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任何期望通过祈求来实现和平的想法,都是迂阔之见,都是天真的幻想。能战方能言和。在战争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只要战争的根源还在,对军队来说,只有善于辨析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刻准备战争,才是对和平的真正保护,也才是对和平的真正珍爱。这也是抗日战争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组织机构 更多...
主 任:
副主任:

李 强(省委副书记)
葛慧君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
徐宏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加元(副省长)
斯鑫良(省政协副主席)
马家利(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国防法规 更多...
·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
·退役士兵安置政策100问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史海钩沉 更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已取得...
·沿着复兴之路奋勇前进--纪念辛亥革...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
·中国军史独特文化现象:无湘不成解...
·谁协助斯诺完成《西行漫记》的采访?
·亲历者回忆揭开日本侵华开拓团历史...
 国防文苑 更多...
·古贤立德育后人
·致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
·守卫国家的力量
·小岛卫士
·守卫在海疆
·东方那一抹鲜红
·心中永远的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