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孤单出行。 龚国荣 摄 |
在台州客运总站候车厅,湖南的“小候鸟”彤彤和爸爸吻别。 牟永选 摄 |
浙江日报8月18日讯(记者 阮蓓茜 实习生 肖珍毓) 每年假期,繁华都市有一群特殊的“小过客”从这个村到那座城,为的是和父母短暂相聚。这群“小候鸟”在城里过得好吗?
记者走进位于杭州萧山区的浙江金鹭家具有限公司,发现这里多数职工来自江西、河南、安徽等地,每年的七八月,公司都会迎来一群“小候鸟”。留守在老家的职工孩子,会被城里的爸爸、妈妈接到打工的企业,一起过暑假。这些孩子,一年中见到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
然而,在两个月的城市生活中,初来乍到的新鲜兴奋,很快因现实环境而改变:孩子们的到来,并不能改变父母一贯的忙碌工作,这种无暇顾及,让原本充满期待的“团聚”多了几分寂寞色彩。记者在厂里采访时看到,对外来职工的孩子们来说,独自待在宿舍里看电视、玩游戏、做作业,成了假期三部曲,很多时候,连坐免费班车去逛超市,都成了“小候鸟”们最开心的事。
城里虽好,小候鸟单飞
在职工宿舍,记者见到从衢州农村来的“小候鸟”蒋嘉豪。
“快来陪我一起玩,我都分好牌了。”小嘉豪今年9岁,下学期读三年级,今年暑假一开始,他就搭上到杭州的火车,看望爸爸妈妈。这会儿,他正忙着分扑克牌,招呼大人跟他一起玩。然而,父母下午还要上班,简单地叮嘱一番,就出门了。
看着应声关上的房门,小嘉豪发了会儿呆,转身打开电视,胡乱地按了一会儿遥控器;过了会儿,又摸出那副扑克,招呼记者陪他玩。“还好快开学了,家里有好多小伙伴,隔壁的小东暑假里不知道有没有出去玩。唉,这么多天没看到奶奶了,也有点想她。”小嘉豪告诉记者,暑假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自娱自乐,看电视、做作业、玩游戏,“一点都不好玩。”
这个夏天,小嘉豪认为城里最好玩的,莫过于爸妈带他坐免费巴士去逛超市。每天吃过晚饭,家具厂门口都会停着两辆大巴车,那是去附近两家大超市的免费班车。“超市好大,在老家从没有见过。”小嘉豪开心得用手比划着,跟记者分享他的快乐:“好多玩具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每次去,我都不想回来。”
可小嘉豪的妈妈告诉记者,刚开始,孩子会在超市里兴奋得到处跑,可现在他都不太喜欢出门,几次带他去超市,都不乐意。“超市里很多玩具都要几百元钱,我就只能看看而已。”小嘉豪偷偷告诉记者。
比起小嘉豪的孤单,从江西上饶来的谢优美要更加适应这“候鸟”假期。14岁的她已是第3次到城里看父母,对周边的环境比较熟悉。“我不是因为到大城市觉得开心,而是在这里,每天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的一个多月暑期生活中,进城看望父母的留守儿童,除少数人能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活动,大部分“小候鸟”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在城市里遭遇“再度留守”:在出租屋照顾弟弟妹妹、独自在家里做作业……
团聚很美,生活却无奈
过两天,蒋嘉豪就要回老家了,虽然行李不多,但嘉豪妈妈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整理行李,不厌其烦地叮嘱儿子:“在车上不要睡得太死,吃的东西在格子袋里,回去要好好读书……”
嘉豪妈妈有些无奈:“不知为什么,刚来的时候,小豪看什么都很开心,饭后带他到外面散步都很兴奋,现在都不太爱说话了。”看着日渐沉默的孩子,妈妈打算请假带小嘉豪到外面玩。
尽管工作繁忙,但这些天,嘉豪的父母每天都会检查他的作业。“我们在城里打工赚钱,就是想让他好好读书,供他上大学。”前一段时间,嘉豪妈妈还专门去借了三年级的教科书,一有空就督促孩子看书。记者看到,比起孩子的假期玩乐,父母更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在采访谢优美父母时,两口子正商量着,在孩子回老家前,给她买件礼物。“看到别的孩子买衣服,她都说不要,可孩子怎么会不喜欢买新衣服,她是觉得贵,不舍得我们花钱。”优美的父母怀着深深的愧疚,原本想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但开销实在太大。
“我们现在只能拼命干活,让小孩吃饱饭、有书读,有时候,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顾不上了。”优美的父母在车间里干活,两人收入相加每月赚5000多元。
记者看到,农民工都希望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然而在“勒紧裤带过日子”的现实面前,他们除了努力赚钱,满足孩子一些物质要求,很难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说,这个夏天,孩子们不免有些单调和无聊;那么,对父母们来说,除了享受团聚的幸福,还带着些许对生活的无奈。
孤单太烦,社会要关注
记者在员工宿舍楼下,看到一张关于“小候鸟”的通知,上面写着,小孩不允许出入生产车间、家长不能把小孩子一人锁在宿舍内,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用水、用电安全等。
原来,前段时间,有3名小孩因为父母上班无人看管,跑到公司的楼顶玩,还朝楼下扔石头,把停在路面上的车子砸出几个坑,幸亏没伤及行人。“员工宿舍是5层楼,小孩子在楼顶玩耍没人看管很危险。”公司部门主管胡国锋说,这件事情发生后,公司更加重视对“小候鸟”的管理,连楼顶的大门都封了。
暑期,在一些地方,外来职工的子女在城里遭遇车祸、溺水、烫伤,有的甚至失去生命。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很多父母缺乏安全意识,平时又疏于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护。
“工作忙,实在没时间照顾他们。”一位在外打工的家长说,“如果街道能组织好的托管场所,我们交点钱也愿意。”在采访中,不少农民工家长都希望有专门在假期里照顾子女、辅导孩子学习的场所。
近年来,“小候鸟”的假期生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我省,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场所都向“小候鸟”敞开大门;不少地方的学校都组织活动,邀请“小候鸟”与城里学生一起过暑假……
“如今,每逢假期,社会各界都会组织各类活动,关心进城的农村儿童,但毕竟僧多粥少,能参加活动的孩子还是少数,大多数的‘小候鸟’仍处于一个监管真空状态。”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除了组织各类活动,孩子们更需要一个长期健全的帮扶体系,让他们在进城看望父母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城里的教育资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要让“小候鸟”们进城后,遭遇再度留守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