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合拳”之教师提升
“对教师的培养,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西湖教育早已“掂”出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分量”
今年“六一”儿童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来到西湖区看望孩子和老师,并题写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八个大字!
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是省市领导对西湖教育过去多年取得成就的肯定和赞赏,更是对西湖教育未来几年发展的殷殷希望。
的确,多年来西湖教育始终在“素质教育”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围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快乐成长”“注重实践、不断创新”等素质教育的关键词,西湖教育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校名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可持续的成长通道,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对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西湖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西湖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目标包括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向均衡、名优骨干教师数量更加充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优质教育城乡全覆盖。
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西湖教育也已充分做好“起跑”的准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大力统筹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全力打造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富有西湖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奠定基础,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其实,在西湖教育人心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两项响亮的行动目标,在这一方教育沃土上,是“不谋而合”的、是和谐统一的、是高度一致的: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需要多渠道去努力实践完成的,而其中最举足轻重的一条,正是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这是核心,只有把这项“内功”真正修炼好了,才谈得上教育现代化。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解释,有很多的定义,而西湖教育对它的理解就是教师提升、德育工程、课堂增效、社团发展、校外教育五大板块,朴实的解读,体现的是最务实的作风。“这五大内容,是层层铺开的、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不是‘物理变化’,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化学变化’,作用在一起,最终促进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终身学习、快乐生活。”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钱志清对此做了深入浅出的形象阐述。
是的,单独一根手指的力量是微小的,而它们握在一起形成的合力却强大有力,今天我们就走近西湖教育,看五项素质教育工程如何“五指合拳”在西湖教育这块沃土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灿烂的花儿!
教师,在素质教育这座“大厦”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一语中的:“未来10年的教师质量决定着中国教育的成败。”
西湖教育也早已“掂”出教师的“分量”,并切实付诸行动,仅举两例为证:在多年积累下,2008年西湖区“一气呵成”推出人才整体提升工程的“一篮子文件”,让每一位老师都优秀起来。今年年初开始,西湖区教育系统“弘扬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活动正式启动。这场凝聚着西湖教师理想和追求的主题活动,探寻的是教育健康持久发展的“活水源头”。
在一系列举措下,西湖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去年第十批省特级教师评选,在四年一届被称为“最有含金量”的荣誉榜单上,西湖区三位老师名列其中,还有近年来从西湖区输送到上级部门的三位教师也榜上有名。一个城区,能占到如此份额,在全省凤毛麟角!此外,近几年来,全区获省市教坛新秀、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名师等荣誉的教师,一批接着一批。
“对教师的培养,投入再多,也不为过。”秉承这样一种理念,西湖区各所学校也积极行动。请把视线聚焦到十三中教育集团:当有些学校提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时,十三中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人”既有“生”,还有“师”。一字的改变,带来的是“良性循环”,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学校“宝贝”老师,老师“宝贝”学生。
十三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云芳,负责的正是教师培养的具体工作,在她看来,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就如一张巨大的“网”,把所有教师、教师的所有发展都涵盖在内:全员的、骨干教师的、新任教师的,“走出去的”、“请进来的”、专业的、业余的。在这样一种进取和开放的氛围下,老师们得到的不仅是教育教学专业的提高,更是综合素养的提升。教数学的胡伟达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不仅教学水平高,还会在学校来场“个人专场演唱会”,邀请学生来听。今年元旦联欢会,全体初三女老师旗袍秀、男老师演“穷开心”,那真叫精彩。用学生的话说,他们的老师“藏”有绝技,他们的老师“能文能武”。难怪有家长“权威分析”:为什么十三中每年中考都这么出色,因为有一群自信阳光的老师,带出了一群自信阳光的孩子,面对学习问题,不在话下。
“五指合拳”之德育工程
从单一“大锅饭”到个性“私房菜”
西湖的德育工程在全国都是“领航者”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就如航行中的“掌舵”,引领着前行的方向。
值得自豪的是,西湖教育的德育工作,不仅朝着正确的方向踏实前行,而且一直走在前列,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航者”:全国德育实验学校,代表着这一领域最具开拓最有实力的学校,整个浙江才五所,而西湖区就拥有三所,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求是教育集团、钱塘外国语学校;全区几十所学校参与的教育部部级课题《区域性小学一体化德育创新研究》,更是把西湖德育工作推向全国平台;而三名品德省特级教师,率领着年轻教师们开展各项研究和活动。
德育的“步伐”并不停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西湖区将成立德育研究中心,成立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完善德育导师制,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和实施途径。在这块教育“高地”上,西湖教育对德育二字的理解,已经不单是起初的“大锅饭”,无论对不对“胃口”,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来一勺”,在此基础上,更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小灶”,不断推出符合每个孩子口味的“私房菜”,充分体现着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
不妨就此把目光投向各所学校,这里有更多鲜活的故事——
西湖小学正在试行一种全新的家长会,一改班主任对着全班家长的传统形式,采用所有任课老师和几位甚至一位家长面对面聊天。根据平时表现,老师们会提前商定,对几个孩子特别关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汇总,把孩子的优点缺点进行汇总分析,然后邀请孩子家长来集体商量,及时沟通。这一家长会的主体转换,让孩子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而在十五中教育集团,背依浙大丰富人文资源,学校开展了名人班级的德育特色活动,通过班会、班级论坛、阅读名人书籍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二(4)班另一个名字就是“马寅初班”,同学们说,是因为马老所提倡的拼搏、进取、责任精神,大家很认可,一下就‘瞄准’了他。班主任王玉莲举例,余舟同学一开始不想竞选班长,理由是怕麻烦,最后勉强接了下来。可一个学期下来,为班级可谓尽职尽责。“经过一年来的学习,我真正了解了“责任”二字,做任何事情我都会把责任放在首位。”小家伙的一席话,让人印象深刻。
植根于西溪的留下小学,则把“西溪文化”转化为德育资源的主体,开展访西溪名人、寻西溪名胜古迹、找西溪风俗习惯等各项活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保俶塔实验学校,是共和国在浙江建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把校史当做精神食粮,用“红色记忆”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校园里的“历史碑”、“核桃树的故事”、“笃志、博学、多思、豁达”碑石,以及《校训读本》、《走近雕塑园——与名人对话》、《红色记忆》等读本,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