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26日讯(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黄群 单正钊) “开始还怕要打官司,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8月24日,在杭州市拱墅区祥符劳动关系调解室内,农民工小朱拿着一叠赔偿款,心情非常激动。
打官司,劳资双方都耗不起,尤其是对于劳方,耗时耗力耗钱,经不起折腾。拱墅区创新解决方式,在今年5月建立街道劳动关系调解网络,运行至今,各街道和社区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89件,涉及劳动者人数383人,涉及金额83.5万元。
今年,拱墅区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99个,随着半山、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已关停转迁企业339家,直接减少就业岗位近万个,受这些原因影响,劳动纠纷局部增多,日均受理4起。
近日,某工地包工头携款潜逃,10多位民工兄弟的“血汗钱”没了着落,听说祥符街道劳动保障站能解决这方面的纠纷,二三十人冲到保障站,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请坐,先喝口茶消消气。”在七嘴八舌的描述中,劳动调解员初步掌握了情况,经过7个多小时的劝说,工人们的情绪才渐渐缓和下来,同意回去等消息。
调解员又马不停蹄赶往开发商处调查。原来,该工程存在转包问题,开发商与包工头之间的工程款已结清。“钱我已经付了,他跑了,关我什么事?”开发商一脸无辜。
调解员将开发商请到调解室。“你们赚钱不容易。但是从法律上来讲,开发商和民工间存在雇佣关系,由此产生的劳资纠纷,开发商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调解员说,“其实花钱是小事,关键是矛盾不解决可能会拖延工程整体进度,这样代价更大,而且对企业的声誉也不好。”
开发商听到调解员说得句句在理,态度缓和下来,最终答应赔偿14位民工工资共12.7万元。
目前,拱墅区10个街道均配备了20平方米以上的劳动关系调解室,构筑开放式、社会化的劳资对话平台,调解员队伍则由社会组织、律师、专家学者等组成,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有51人。社会调解向社区延伸,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
“有了这样的调解室,我们就有了娘家人。”随之而来的,群体性疑难案件数降幅明显,劳动投诉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14.9%,群体突发事件下降62%,受理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降幅达100%。
拱墅区区委书记俞东来说,打“劳动官司”先到调解室,不仅改变了辖区内劳动争议量居高不下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局面,也避免了劳动监察和仲裁部门多头受理、重复办理的现象,实现了取证调处一步到位,快速高效地化解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