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
有专家说,企业的“企”字就是说明离开了人才,企业就会停顿甚至停止发展,本月上旬结束的“8·8”人才交流大会上,用工单位涨薪水、提奖金、增补贴、加提成……不外乎希望能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业内人士则关注到———
为何出现“三道坎”?
“高层次人才难招!”衢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以及一些与会企业主都如是感慨,特别是希望招到有高级职称和相关专业认证人才的企业;如一磁业公司需中、高级职称人员5名,中、高管10名;一交通建设公司需副总1名,总监理工程师、检测工程师8名,高管2名;另一监理公司需招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名,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2名,省级注册监理工程师5名。据统计,三家公司报名情况都不理想。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企业处于初创或成长期,急需高层次人才研发新品,强化生产管理,开拓市场等,然而衢州市高层次人才储备量少,社会流动人才短期内很难满足企业的高要求。
衢州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人才难招的问题。与会的中小企业有165家,占总数的57%。从需求上看,中小企业所需人才层次并不高,以中专、大专为主,部分还招聘高中及以下普通工人,但报名情况并不理想。
业内人士介绍:主要是企业名气不够大,吸引力不足,与会的某豆制品厂、糕点生产企业、广告印刷公司等三家中小企业,开出的薪酬待遇并不低,应聘者却认为企业名气不大,规模小,工作没前途、没面子等等;其次岗位相对较艰苦,如柯城区一包装厂,企业需会计、办公室文员、切纸、复膜、压痕、晒版、丝网工等,应聘者寥寥,原因是该企业位置较偏僻,硬件设施和工作环境都较简陋,同时一线操作岗位的工作量较大。
大型企业人才流动频繁。今年参会的大中型企业报名情况都比较好,如元立公司、开山集团、红五环、巨化集团下属4家企业等,报名人数超过需求人数的3倍。大型企业由于知名度高,重视人才培养,劳动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等因素,容易吸引人才。但是在报名火爆的表象下,也隐藏着人才流动频繁的问题。如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大型企业都比较重视员工培养,每年投入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和精力都不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一部分掌握了技术的人才容易“见异思迁”,选择到其他企业另谋高就;另外,目前同一行业各企业之间相互“挖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走掉的都是技术业务骨干啊!”人才的频繁流动使得中小企业更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为企业发展计,必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严防骨干人才流失。
如何迈过“三道坎”?
衢州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在对今年“8·8”人才交流大会总结分析后,提出了这样“三招”:
“针对新材料产业的需求,人事劳动部门将在下个月‘科工会’期间,举办2011年新材料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邀请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专业人才来衢洽谈合作,为衢州市新材料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样的措施,旨在扩大交流平台,强化本地平台建设,从而引进高层次人才,具体形式包括组织企业赴外省(市)、高校招聘,参加省人社厅组织的专项洽谈活动等;具体方向是到中西部地区引进技能型人才,与东部沿海城市合作,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养适用型人才。对于中小企业适用型人才难招的问题,应鼓励企业抓住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多的机遇,大量吸引和储备人才,同时政府要加大培养扶持力度,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包括进一步做好“115”人才培养工程,以企业“115”人才为主体,加强服务与管理;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利用市校合作、希望之光等平台,与高校开展合作,为企业培养一批紧缺的经营管理类人才。
加大宣传引导,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政府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强化企业招才、用才、育才、留才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对人才的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的观念;加强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用人机制,大力宣传衢州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和企业文化;重点宣传普及人才人事政策,特别是基本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缩小供求双方在工资水平期望值上的差距;同时,向各类人才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其法律和维权意识,增加人才在求职谈判中的“砝码”,减少劳动关系纠纷。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