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吴万振举例说,“画钟”测验看似简单,但由于需要多种认知系统的协同参与,因此可以准确反映出人们对时间的概念以及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叶阿姨为例,总分4分,她勉强得“1分”,说明已经出现记忆力延迟的问题,就需要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智能减退,而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防止或延缓老年痴呆的出现。
首席专家不是单科名医
完成“试卷”后,叶阿姨进入诊室。
刚一进门,记者和她一样,吃了一惊:老年病首席专家符蓉、临床药理师韩奇、营养科专家陈洁文、精神科专家吴万振带着助手正在等待。
从一头银发的符蓉开始,4位专家轮流问诊,并依次给出建议。这些建议,不是单纯的药方、检查,还包括了生活中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和以往名医主导的会诊模式不同,浙江医院推出的老年病首席专家,并不是病人心目中的单科名医,而是两位有着20多年老年病诊疗经验的专家。
“名医,只代表技术,而这个团队要解决的,是病人看病的问题,所以我们的首席专家必须熟悉老年病的方方面面,由他们来协调,为病人提出疾病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浙江医院院长严静说。
就在营养科专家对叶阿姨问诊的同时;第二位病人,72岁的杨阿姨带着12盒药,坐到了临床药理师韩奇面前:“我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肾炎、胆囊炎、高尿酸血症、胆囊炎,这么多药,我能少吃点吗?一起吃会不会有副作用?最近老觉得心口不舒服啊!”
符蓉告诉记者,这样带着一堆药看医生的病人,其实很多,因为老年病具有多种疾病共存、多重用药、长期慢性过程、常伴有认知和情感障碍等的特点,这决定了单一或某几个专业的专家“单打独斗”的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人常见的问题,而必须由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后为老年患者制定一个综合的、长期照料计划。
老年病系统诊疗,美国也刚起步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老年医学中心的副教授、博士后和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导师冷晓博士,曾指导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开出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昨天,他特地来到浙江医院,参观建设中的老年病示范病房和即将启用的老年病多学科门诊诊室。
冷晓说,医院的硬件条件,其实已经可以媲美美国,比如诊室里很贴心地设置了可以连轮椅一起称体重的地秤,比如洗手间的马桶特意选了适合老年人的大号,“不过,在医生的培养上还需要加强,因为老年病的诊疗,讲究的是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从国内的医院来看,最缺乏的是社工和慢病管理师,这些,可以在今后通过团队成员的磨合,慢慢完善。”
他告诉记者,虽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在全美排名第一,但美国人也缺乏老年病的系统诊疗概念。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病人预约后需要提前2周和家属共同完成评估量表;然后老年科大夫会根据量表情况,预约团队成员,会合讨论,最终在诊疗当天,将健康照料计划提供给病人和他们的家人。
以叶阿姨为例,冷晓开了一个小规模的“讨论会”。包括冷晓、王国付在内的6位专家坐成一个圈,联手提供健康照料计划——
在老年科专家看来,叶阿姨的病情,控制得不错:血脂不超标,粥样动脉硬化也控制得不错。
但叶阿姨则说,自己一直在吃缓解粥样动脉硬化的药,纠结的是,这种药会让便秘加剧:“我已经换了6种治疗便秘的药了,怎么办?”
营养科专家却另有建议:为了控制血脂,叶阿姨一顿饭只吃一两米饭,蔬菜吃得太多,又几乎不吃荤菜,“建议每天喝两小罐酸奶,不仅可以缓解便秘,还可以补充钙质;每天早上可以吃1个鸡蛋,中午吃一两半肉,晚上吃3两鱼虾;主食可以略微增加,换点花色品种。”
精神科专家则敏感地发现,叶阿姨在“画钟”测验中,已经出现记忆力延迟的情况,情绪也不是很好,建议她在关注冠心病之外,保持随访,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多打太极拳、舞剑,一方面帮助保持正常社交,让心情愉快;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功能。
冷晓说,这样的联合门诊,基本可以让病人的多种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解决:“有的时候,不是一下子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通过循序渐进,让病人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在美国,这样一次门诊,一个病人的治疗时间在1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