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4日讯
杨女士家住流水北苑,3个多月前听说垃圾房要改造,做成分类垃圾专用房,还挺高兴的。但没想到,垃圾房改造到现在还是个半成品。
“只搭了个房子,里面还什么都没有。施工的工具、水泥什么的就堆在里面。这种状态,维持了有快两个月了。”
现在,垃圾桶就放在路边上。“又脏又臭,很招蚊子苍蝇。”家住2楼的费阿姨抱怨说,“真不知道垃圾房什么时候能造好。”
在一旁的李阿姨凑过来说,“是不是垃圾分类遇上什么困难了?”带着李阿姨的疑问,记者来到了文晖街道城市管理科,想探个明白。
经费不足,垃圾房改造停工
“经费出了点问题。”工作人员小朱略显尴尬地说。流水北苑的垃圾房改造工程承包给了一个私人老板,但因为施工队未收到约定的工钱,就停工了。
为什么街道一直未介入协调呢?小朱说,“最近一直在忙其他事,也就耽搁下来了,我们会马上协调的。”
其实,记者了解到,近2个月的耽搁,说来说去还是经费困难。
虽然每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都会拿到每户30元的财政补贴。但这对于垃圾分类大量的前期工作来说,远远不够。“光买1000个垃圾桶,就花了30万元。”小朱说。
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副主任李孝胜也坦言,“很多社区反映,力度不够。”
垃圾分类参与率比预期低
如果投入有了保障,让垃圾分类有大改善,小朱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但两个月内,文晖街道的垃圾分类率才增长了11%。再加上经费遇阻,小朱似乎缺乏信心。
从年初开始,各街道有一项垃圾分类率的考核。原意是为了促使社区想出好办法分类垃圾,但没想到,压在头上的分类率考核,“逼”出了一些怪现象,比如一些社区出现了人为的二次分类。“街道里雇人再做第二次分类,但其实这样无助于市民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
对于人为分拣,李孝胜表示,“我们不提倡”。但从目前来看,似乎又是不可避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给居民一种示范。”
相关条例初稿正在完善
李孝胜坦言,垃圾分类的路艰难,有点超出预期。在实行之初,曾做过调查,“97%以上的居民同意分类”。但从目前“坚持参与”的比例来看,“远未达到”。
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居民的参与度,相关部门正在想办法。李孝胜认为,“可能还是条例的制约最有效果吧。”据悉,垃圾分类相关条例的初稿目前正在完善,有望本月末递交给城管部门。
垃圾分类,需要市民们每一个人的实践。如果你有什么好点子,欢迎拨打我们热线96068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