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你看这个屈原剪得真好,我最喜欢这个。”昨天下午,一个10来岁的男孩拉着妈妈,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大厅里走来走去,他欣赏的,是正在这里展出的2011年少儿创意剪纸大赛成果。
面对询问,男孩羞涩地走开了,跑到另外一边继续去看同龄人的作品去了。
清明时节,举家踏春,端午的日子,围观龙舟比赛,一幅幅剪纸作品,展现着中国民间风俗的特点。这些作品,是出自于杭州小学生之手,他们用灵巧的双手,从儿童的视角刻画出他们眼中的民俗,虽然这些民俗中有些在慢慢被人淡忘。
展览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地址在小河路上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内,对市民免费开放,你可以带着你的孩子,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同时,给他的民间风俗补一堂课。
2006年,“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杭州,这两年开展剪纸兴趣班的学校越来越多,为了保护保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这次比赛在杭州主城区12所学校广泛开展。
大赛从启动和征集阶段,到评选阶段,到颁奖及成果展阶段历时5个月,共举办60余场活动,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如剪纸文化进校园、现场剪纸体验、校园剪纸风潮展等。
最终,比赛共收到101幅参赛作品,35幅剪纸作品脱颖而出,其中“金剪子”奖5名、“银剪子”奖10名、“铜剪子”奖20名。
看完了孩子们的作品,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副秘书长方建国认为,收到的每幅作品都体现了童真、童趣,十分可爱。从这些剪纸作品中使我们看到了浙江剪纸的未来,也展示了小作者们对剪纸的热爱之情,更显示了杭州少儿对剪纸的心灵手巧。
据展览的组织者介绍,此次比赛,要求孩子们将目光对准民俗,希望以传统的剪纸艺术来展现更为传统的民间文化,如获得“金剪子”奖的作品中,都是表现清明、元宵、春节等节日的活动,杭州市西湖区青少年宫剪纸艺术培训班的张震阳剪出一幅清明放风筝的作品,画面中,两个小孩子抬着清明团子,天空中,蝴蝶、灯笼等各种各样的风筝飞舞在空中。专家点评说,这个作品用儿童的眼光看清明春天的风景,展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一面,且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富有童趣。而有些没有获奖的作品,并不是剪纸技术的问题,而是对主题没有把握准确。
展览的现场,有不少的观众留下了自己的参观感言,有一位观众还特地用小篆写下了“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