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联动助推全市物流转型升级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伊始,我市就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既做到“眼中有海”,又做到“心中有陆”,通过统筹海陆资源要素配置,发展海洋经济。
“台州港发展集装箱海陆联运有基础、有条件,应从操作层面上加快破题。”大麦屿港务公司副总经理章国良说,之前台州企业有个心理习惯,运货首先想到汽运。但这种习惯正在改变,从2008年开始,钱江集团运往东北的摩托车从大麦屿港启运,至今已运出六七万辆。据测算,与陆运相比,每辆成本下降30至80元。大元泵业、洲煌实业等台州企业的物资也陆续“弃陆走水”。
数据也佐证了上述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从2005年的154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424万吨,新增货物吞吐能力2877万吨,年均增长23%。集装箱吞吐量也迈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完成12.2万标箱,年均增长20.8%。台州港现有内外贸航线6条,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4条。
“助推全市物流转型升级,还要有完善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张剑斌说,这其中实现“海公”、“海铁”、“海河”联网是关键。
翻开《台州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纵向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跨海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实施头门港、大麦屿港、龙门港、健跳港疏港公路工程;依托甬台温铁路为主的沿海铁路大动脉,实施金台铁路工程、大石化铁路支线、临海头门铁路支线,加快大麦屿港铁路支线等前期工作”等字眼,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实施千亿基础网络工程的热点。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投入150亿元,用于港区码头、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50万标箱,并朝亿吨大港的目标努力。
创新金融信息服务打造现代物流港
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的是大项目、大投入,航运企业对金融信息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5月31日,在市港航局组织的全市航运业银企合作洽谈会上,来自全市各地的70余家航运企业,通过“运力+货主+融资”的三合一联盟发展模式,与17家银行建立新型银企合作关系,获得了25亿元的授信额度,一举破解了当前银根紧缩下遭遇的资金瓶颈。
而放眼台州港,一个个港航服务功能区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几年,我市将崛起海港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等高端服务业,港航物流将变得更为便捷。
“通过强化航运金融创新服务和信息支撑,引导银行发展各类航运金融服务,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发航运金融产品。让政府投资、信贷、保险、风险投资和民资、国资进入港航产业,才能把港航物流做大做强。”张剑斌认为,金融资本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应贯穿于全过程,无论是海洋经济的开发阶段、大规模项目建设时期、稳步发展期,抑或后续的整合优化发展阶段,都离不开金融资本对其他资本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据悉,我市已确定重点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等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租赁、金融仓储、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航运金融服务,探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同时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扶持发展物联网,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核心,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是基础,发展港口金融、信息配套服务是支撑。”张剑斌说,“三者只有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打造集运输、物流、贸易、金融、信息和咨询等功能相融合的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