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9月1日上午,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渡口。迎着习习江风,13岁的曾佳慧带着不舍和憧憬的心情与父母告别,前往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试读,主攻古琴。在北京就读一年的六七万元费用,将全部由她父母打工所在的“躬耕书院”出资。
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怎么结上北京“琴缘”呢?
“躬耕书院”依托黄泥岭村良好的生态优势,一直在探索实践一种全新的原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提倡富有韵味的农耕文化。8月10日,“躬耕书院”为当地孩子举办了首期夏令营,23名营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黄泥岭村人。今年刚从湖山中心小学毕业的曾佳慧,通过夏令营接触到了古琴、书法、乐理、诗词等,并且对古琴特别着迷。
夏令营“教员”——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陈雷激,今年受遂昌县政府邀请,在与黄泥岭村隔湖相望的红星坪村创办了一所“琴淤书院”。这位国内著名的广陵琴派传人,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一曲《太古遗音》为开幕式文艺表演拨出第一声。
陈雷激十分注重发掘人才,在一群孩子当中,他发现曾佳慧虽是初次接触古琴,却特别痴迷。晚上艺术课,其他人八点就休息了,她却九点半也不停手。短短几天时间,右手弹奏技法已是有模有样。夏令营结束后,“躬耕书院”负责人戴建军和陈雷激专门找到曾佳慧父母,表示愿意出钱培养这个“乖到家、勤奋到家”的优秀营员,让她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试读,一年后如果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正式留下来。陈雷激还特别送给佳慧一把古琴。
“到现在,我还感觉像是在做梦!”在“躬耕书院”当农民员工的母亲傅月琴说,“很想让儿女成为有修养的人,所以把家里两个孩子送去夏令营学习,没想到女儿这样幸运。”父亲曾国华告诉记者,虽然孩子要去北京,但他非常放心,学古琴会让女儿更有艺术气质和修养。
“小孩子好了,农村才会真的好。”戴建军说。一直以来,他在黄泥岭村推行着朴素的平民教育,每到周末,都会召集全村孩子来书院,由专职教员辅导功课并背诵《朱子家训》、《三字经》等经典国学。
黄泥岭村党支部书记傅先强告诉记者:“村里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才出过3个。现在书院不仅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带来这么多文化气息,村民们都说有福了。”
据了解,“躬耕书院”进驻黄泥岭村以来,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和工资,收入从2007年的3289元增至2010年的7736元。这个仅400余村民的偏远自然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呈现出勃勃生机。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