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金毅 陈培华 报道组 李迪刚) 干部能不能提拔,先听听街坊邻里的意见。日前,海宁市16名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名单产生,并进行任前公示。与以往不同,海宁市此次干部考察深入到考察对象居住小区。
在海宁市水月亭小区的信息栏里,一张粉红色的纸分外惹眼,在这份“考察对象公示”上,居住在该小区的一名考察对象的姓名赫然在列,公示单落款为“海宁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考察组”。公示上还公布了海宁市委组织部以及干部考察组的电话。
小区的住户议论说,考察对象在单位内部公示比较常见,贴到小区的信息栏里公示还是头一次看到。“以前,考察干部多在工作场合,这次我们把考察地点放在小区,既让群众知情,也让群众监督。”海宁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董国平说,从平时掌握的情况看,一些干部8小时内与8小时外的表现存在“两张皮”现象,将考察的镜子搬到8小时外,才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干部的“德”。
采访中,除小区信息栏张贴的“考察对象公示”外,记者还看到一张“考察对象居住小区民意调查表”,上面设置了一些很具生活味儿的问题,如对“该业主停车等公共秩序遵守情况是否满意”、“该业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满意”等8个问题,同时还设置了6种情况确认项,包括“邻里关系不和谐”、“夫妻关系不和睦”、“赡养父母不到位”等6项。
通过在社区的考察,4名考察对象因“不缴物业费”、“乱占公共通道”、“邻里关系不和谐”等原因,在考核得分上受到影响,没能通过考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