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一个老太太向慈善总会捐了1万元。这事再平常不过了。
在过去的10年间,这个老太太独自一人累计为慈善捐了40多万元。这事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老太太叫彭秀兰,87岁。她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曾当过地主家中的丫头,离休前是名人民教师。
10年,40万元,她是怎么做到的?昨天,我们来到她在瑞安市玉海街道的家中寻找答案。
人物名片
彭秀兰 87岁,曾是瑞安市实验小学教师,离休后,她的月工资从100多元加到9000多元。这让苦丫头卖命出身的彭秀兰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幸福。离休至今,她节衣缩食,却是做慈善的领头羊。10年间,她共捐献善款40多万元。去年,她还带头签字捐献遗体。
记者上门,彭老太太从冰箱里拿出存放已久的水果招待,平时,她自己舍不得吃
上午10点,太阳不大,老太太手握着一把长柄雨伞站在路口等我们。她的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眼镜,需要人扶才能走稳,她手中的雨伞被她用作拐杖。
老太太住5楼,一个人住。她的丈夫,一对儿女都已去世。
“别人都说我神经病,这些年捐的钱,都是我一分一分抠出来的。”还没等我们说话,老太太先自嘲了一番。
家里的锅碗瓢盆,常年不用;煤气灶看上去很新,像是新买的。知情人说:“她舍不得用煤气,平时根本没开过火。”餐桌,是一张半米高的小桌子,桌上放着一些饼干、虾皮和花生酱。“平时不烧饭,也不用买菜,肚子饿的时候,啃点饼干,配点花生酱,也很美味。”
当然也有几件家具:床是上世纪留下的木板床;“柜子”是别人不要的纸板箱……
她穿衣服,颠来倒去的是十几年前的那几件旧衣裳;一个提包,还是当年教书用过留下来的。
老太太的“抠”是出了名的。总有人劝她:“别太苛刻了自己。”老人总是一笑:“我能活到改革开放,已经很幸福了。”
今年开始,她的身体状态开始变差。大家都劝她雇保姆,有人帮她擦地板洗衣服,出门办事也方便。可她舍不得,她说雇保姆,三个月费用就要万把块。
她对自己虽然抠,但是对别人永远是慷慨大方的。
瑞安慈善总会2001年筹建。老太太是捐款带头人。那时候她离休工资不高,每次捐1000元或2000元。2004年起她每次捐5000元。2006年开始每次捐1万元。
汶川地震,有她捐款的身影;小区老人没钱看病、孩子没钱上学,有她悄悄塞红包的身影;报纸上看到缺钱的可怜人,有她急忙忙送钱的身影……
然而轮着自己,她连她认为最有营养价值的牛奶,都捡“最便宜的”。“酸奶比纯牛奶便宜,酸酸的味道好一些。”她说:“省点钱帮助孤儿寡老渡难关,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去年10月,瑞安当地报纸刊登“瑞安市人体器官捐献报名工作在11月3日正式开始”。老太太得知后,即于11月5日走到瑞安市红十字会要求报告捐献遗体。在捐献志愿书的“器官选项”,工作人员问她愿意捐献哪些器官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全部捐掉!”
老太太的妹妹气得直拍胸口说:“你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捐出去,我没话说,但你为什么伟大到连自己一副完整的遗体都不愿留下。”
面对妹妹带着心疼的质问,老太太笑着回答:“人,不能像蜡烛,化成烟一下子消散掉,总要留点价值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