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7日讯
身体原本健康的刘女士频频到医院看病,短短半年时间,她从市区各医院配药花费高达15万元,所有的药品都转手卖给了药贩子,原来她把手中的医保卡当成了“摇钱树”。9月1日,当刘女士在外滩大桥下面同药贩子交易时,被接到报案的海曙警方当场擒获。昨天,记者从海曙警方获悉,刘女士因涉嫌诈骗,目前已被刑拘。
反思
没啥病的刘女士医药费咋那么高?
医院发现刘女士的异常是在今年六七月份。宁波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动态监管时发现,一名姓刘的女士医药费很不正常。自2011年3月1日至今,刘女士用其医保账户累计在全市各大医院共配取了15万元的药物。药物范围非常广,涉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病、肾病、心脏疾病等10多种病因。再看配药的医院,几乎覆盖了市区各大医院、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频率之高也令人匪夷所思:每天几乎都有二三家医院给她配药,有时候甚至一天要转四五家医院。很明显,刘女士所配药物已大大超出了医学规定的最大用量。
医保中心调出她以往的就诊病历,发现刘女士并不存在其所配药物适合治疗的疾病。从那时开始,刘女士成了医保中心的重点关注对象。工作人员暗中调查发现,刘女士所配药品并非给自己医治,而是出售给了回收药品的药贩子。
非法交易时被当场擒获
9月1日,海曙公安分局月湖派出所接到医保中心的报警。
当天上午,民警调查发现,刘女士到了兴宁路的李惠利医院配药。民警迅速赶往医院,跟踪发现刘女士在该院配药之后,先后又去了第三医院等医院配药。
10点30分左右,民警跟踪刘女士到了江北外滩大桥下面。就在刘女士将当天所配的药物出售给一名女药贩子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事后刘女士交代,退休呆在家里后,经常闲来无事。今年2月初的一天,她在小区门口碰到了一外地女子,称自己是专门收购药品的,询问刘女士有没有多余的药出售。
“药这东西哪有多余的?”刘女士刚开始也不懂。收药女子指点她,通过医保卡配药,然后转卖给她,她出的价格是医院售价的一半左右。以治疗肝病方面的药物贺普丁为例,医院配出的单价是194.5元,刘女士转手卖出的价格为80元。
初尝甜头后,从3月份开始,她几乎把配药卖药视作了自己的职业。几乎每天上医院或药店找不同的医生配药,有时候甚至由对方开好单子再依单子到别的医院找医生配药。每隔一天,有时候甚至是天天都要同那个收药的女子交易。
据刘女士讲,有几次医生曾提醒她就医频率过高,但她没听。其间,她也曾遭遇过配药被拒的情况,但她不放弃,一般都是再换个医生,或者再换家医院继续配药。
据初步统计,刘女士自3月份以来总共就诊花费15万元,个人支出约4万元,国家支出超过11万元。刘女士因虚构疾病、骗配药物并出售的盈利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目前已被海曙警方刑拘。
案件
监督体制亟待完善
提供医保实时交易费用结算数据;对基金使用情况、医疗费用等进行多方位统计分析;通过网络对参保人员就医情况和定点医疗机构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早在几年前,宁波就已推出医保基金监控系统。在这样的监控之下,为何还会出现像刘女士这样的骗配药物行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虽然卫生行政部门有规定,要人证相符。可实际上,到医院看病,医生对照患者和医保卡的又有几个?部分医生不问病情,患者说配啥药,医生就开啥药,成了名副其实的开药医生。这些都为骗配药物行为提供了条件。
针对这种骗取“救命钱”的行为,有关专家认为,在加大对诈骗行为和药贩子打击力度的同时,更要完善监督机制。诈骗所得的药品,经过转卖,容易使假药、劣药和过期药等流入市场,助长地下药品市场的猖獗,对群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加大监督机制,才能促进和完善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转,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医生、参保人则应提高警惕,增强自律意识,珍惜和维护医保基金的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