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手上又一盒手机主板测完了。
工厂里认真操作的90后们
浙江在线09月14日讯
晨光中,一群群青春靓丽的姑娘小伙从工厂大门里走出来。十二个小时的夜班,让这些精力充沛的90后都显得有些疲惫……在浙江大大小小工业园区的上下班时间,这样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此情此景会让你真正理解一组简单的数字:“在目前2亿多的农民工队伍中,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农民工占到60%以上,成为当前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进入制造业就业。在浙江等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几乎全部都是农民工。”
这一周,本报记者就进入了一家主要生产手机主板的电子厂内,与这些80后、90后一起工作在流水线上。
90后师傅说,现在辛苦点,以后什么苦都吃得了
换厂服、戴厂帽、换鞋,并把手机锁进衣柜中。早上8点32分,当我们急匆匆赶到车间时,晚班和白班的交接已经差不多结束了。车间里除了高高矗立的几台大机器,就是排成八列纵队的流水线。一晃眼,200多个姑娘小伙都散在各条流水线后面了。
我们的第一个师傅叫做郭艺俊,一个1992年出生的陕西小伙子,到厂也才一个多月。我们的任务是:跟着这个师傅做流水线上的一道程序。
小郭师傅有着西北人特有的实诚,知道我们是生手,他特意找来了几个黄色的指套,再把蓝色的防静电腕带夹在工作台下面的一根铜丝上。
看得出我们的忐忑,他笑眯眯地安慰:“没事,不难。”
我们这道工序主要是把经过前道测试的主板放进夹具,按一下键盘上的F5,检测仪就开始自动检测21个项目,等屏幕上跳出“PASS”字样后,把主板从夹具中取出来后,放入一个黑色的塑料筐里,递给下一道测试位。如果显示“Fail”了,就得再次检测确认后,返回上道工序重检。
别看小郭年纪小,做起师傅来可不含糊。他自己一人管着三台机器,还不时用余光瞟一下我工作的机器,看到我操作得不规范了,也不多说,不声不响地抽空帮我纠正。碰到屏幕出现了“Fail”提示,填写报错单也是他的活儿。
“习惯了就好!”这是小郭师傅的口头禅。
我问他这样站着操作12小时累不累?车间声音会不会太大?这么小出门,习不习惯?
他的回答一律是:“习惯了就好了。”至于理想,他说还是想干回老本行——厨师。
那为啥还要来做这个和理想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
小郭说得很实在:“我们这年纪还是可以闯一闯,现在辛苦点,以后什么苦都吃得了了。”他觉得30岁之前,该是男儿离开家闯荡的时间段,无论做了什么,都是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对以后一定有好处。至于事业,“那是30岁以后考虑的事。”
一个动作重复数百次,我的眼皮开始打架
如果说上午半天站着还觉得可以忍受,到下午,我们就有点“感觉”了。
要做的动作就那么几个,看似简单,但不停地重复劳动,其实强度不小。看到做后道检测的可以坐着,好生羡慕。小郭师傅指指他们说,那可是检测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了。那个塞着耳机的小伙子一天要听500多次开机的声音,并进行各种客户界面的测试。
根据生产的进度,线长李均过来调整了下工作流程,我被安排到另一个流程上。也是很简单的工作,将主板卡进夹具,按下“Enter”键,70秒后等待屏幕上的“Pass”,如“Fail”,重测、记录。由于有了上午积累的经验,这一环节一分钟就学会了。
“学学其实不难的,难就难在坚持重复。”新师傅徐继兵说道。头天晚上熬夜写稿,到了这时候,我已经有些扛不住了。看着眼前电脑屏幕上重复闪烁的信息,上下眼皮开始打架。
徐师傅在眼前忙忙碌碌,仿佛一个机器人般。检测运行的时间为70秒。徐师傅的时间就被划分成无数个70秒,重复,重复。
渐渐,我们对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有些习惯了,疲劳感也有所降低,操作动作也更程式化。因为无意间,我们得知,按照劳动纪律,工位间不能随便讲话,我们今天是大大破例了。
但有一个问题也藏在了心里,不说话、枯燥重复的工作,一天可以,但日日如此,这些80后、90后是怎么坚持的?
徐师傅的办法是苦中作乐,他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做着切分:先将5台机器全部停下,然后依次间隔十几秒钟让仪器开始运行,这样,70秒被平均分配在5台机器上,几乎不停歇。“想要产量高,不浪费时间,必须要把5台仪器的检测时间分配均匀。”这是个考验脑细胞的活。
徐师傅告诉我累了他就畅想下西湖。因为他是听朋友说西湖很美,才来的杭州。但到杭州快一年了,都还没去过西湖。“有时间我一定和朋友一起去逛逛,要不白来了。”
抽不出时间,是因为电子厂里上班时间普遍较长。白班是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夜班是晚上八点半到早上八点半,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有时候生产状况好,经常是半个月才有个完整的休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