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七大队当自己人,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向七大队学习活动
在我市历任主要领导的心目中,省第七地质大队既是一支仁义之师,也是一支怀揣着崇高理想、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七大队带给丽水的,不仅是丰富的宝藏,而且还有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始终不渝的精神。
市长王永康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省第七地质大队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地质队员所呈现出的大山一样宽广的胸怀,那种特有的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丽水市各级领导和群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七大队驻在丽水,就是丽水自己的单位,就是丽水这片土地的“亲儿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市政府重视地质事业的发展,关心与支持地质工作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按照地勘管理体制,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以后,省第七地质大队并不隶属于丽水市管理,但七大队的生存和发展,却一直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他们从来没有把七大队人当外人,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人,把七大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地勘局局长华宣奎深有感触地说。
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沈庭槐,至今对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一场“比什么”活动记忆犹新。当时,丽水地委在全地区机关、单位开展了以地质队为镜子的“比什么”活动,与地质队比艰苦奋斗、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这项活动给第七地质大队的职工带来了献身地质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带来了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几年后,七大队先后获得了地矿部授予的‘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和‘省、市文明单位’称号。”沈庭槐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时任丽水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徐仁俊,到省第七地质大队调研时发现,地质队员在处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国家找矿时,十分感动。于是,他决定亲自到七大队的野外勘查现场去调研,内心被地质队员的工作情景强烈地震撼了。临走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外面都花红酒绿了,只有你们还坚守着“三光荣”精神,真不容易……
不久以后,六七个自称是“徐部长派我们来学习的”的年轻干部来到了野外分队,与地质队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批回去以后,紧接着又来了一批……这些干部从野外地质队回到机关以后,再没有人抱怨过工作辛苦,也没有人再因为要下基层而讲价钱。
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与省第七地质大队比什么”的活动在丽水地委机关干部中开展起来,活动将省第七地质大队作为无私奉献的典型,组织机关干部自带铺盖分期分批地下到地质分队、机台,和野外地质人员同吃、同睡、同劳动,学习、借鉴地勘行业的“三光荣”精神,促进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
一直以来,丽水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七大队丽水基地看望七大队干部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地质工作陷入困难的时期,为了支持七大队走向市场,走出困境,在丽水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七大队成立了省第七地矿工程公司和浙南综合工程勘查院。
创业之初,由于缺乏资质、缺乏装备、缺乏经验,公司很难揽到项目,为了让七大队渡过难关,地方党委、政府决定对七大队实行“特事特办”,对七大队实行政策倾斜,让他们承接到了不少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及小断面隧道施工等项目,使他们在市场中学会“游泳”。反过来,七大队用从市场中挣来的钱,保存了一支20来人的地质找矿队伍,支持了地质找矿工作,使七大队成为全省惟一没有中断过地质找矿工作的地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