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豆制品质量令人堪忧
令人担忧的是豆制品,2010年共检验豆制品1406批次,其中59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2.39%;2009年为36.02%。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超标,达到46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的78.19%(2009年为80.48%)。防腐剂不合格101批次,主要是预包装豆制品。不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昨天说,由于微生物在烹调加热后多可灭活,因此只要食用方法得当(不凉拌生吃,煮熟后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危害。
食用油中勾兑廉价棕榈油,大米合格率高
2010年对食用油的抽检结果显示,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过高)和冷冻实验不合格,间接反映出在食用油(主要是散装菜油和大豆油)中勾兑了廉价的食用棕榈油。另外,抽检结果显示,宁波蛋类质量较安全,批次不合格率为1.67%。而水果的不合格项目是水胺硫磷含量不合格(主要是橘子,水胺硫磷含量超标程度轻微)。2010年对大米、小麦粉抽检结果表明,宁波大米合格率很高,安全系数较高。而小麦粉13批次不合格项目全部是过氧化苯甲酰超标,而且属于轻微超标。
有部分街头售卖的奶茶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的产品主要是豆制品、街头售卖的奶茶等饮料类及一些生鲜水产品。从牡蛎、泥蚶等一些生鲜贝类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这种病菌能引起急性疾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但是在普通食醋中浸泡或50℃以上加热即可被杀死。
部分蜜饯、酱腌菜类食品添加剂严重超标
2010年共对食品防腐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等44种食品添加剂进行了56089项次检验,共检出1910项次不合格,项次不合格率3.41%。以漂白剂为例,主要用在蜜饯、水产品等产品的熏制、漂白和防腐。二氧化硫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主要是蜜饯、酱腌菜以及一些生鲜水产品。而防腐剂超标产品主要是豆制品、黄酒及一些酱腌菜。甜味剂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调味面制品、膨化食品以及蜜饯等产品。检测中还发现调味面制品、青团、绿豆糕有使用着色剂现象,经常食用有危害。明矾作为膨化剂主要在炸油条及膨化食品中结合小苏打使用,共检测了2240批次糕点、油条、水产品类产品,其中有200批次不合格,主要不合格产品是油条和糕点。
青菜、菠菜和芹菜检出的毒死蜱最多
蔬菜瓜果上的农药残留一直是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抽检结果显示,宁波市场上食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农残超标率很低,但有禁用农药被检出,其中毒死蜱就是禁用的农药之一。检出最多的毒死蜱,主要集中在青菜、菠菜和芹菜等蔬菜。
而激素类、抗生素类、抗寄生虫类等药物残留,主要在石斑鱼及多宝鱼中检出;其次是孔雀石绿,不合格31批次,主要在养殖鱼类中检出。
另外在猪血中检出甲醛,应是人为添加。
相关提醒
流动摊贩增多,食品安全添忧
据城管部门估算,目前宁波六区无证摊贩数量约为2万个,由于其流动性较强,食品安全堪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昨天提醒,路边街头食品摊贩,特别是贩卖自己加工食品的流动性摊贩,比如酱卤烧烤肉制品、面制品等,食品问题相对比较多。要注意保留购买凭证,一旦造成危害时,能尽快追溯到责任方。
2010年对蜜饯、调味方便面制品、酱腌菜等专项检测发现,这几类食品的合格率较低,特别是中小学生在课间和放学时容易购买即食方便面(豆)制品,家长和学校要及时教育引导。
宁波晚报 记者 蔡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