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9月15日讯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高晓晓) “看看,本地菜交易量不到五分之一了!”今天一大早,在忙碌的杭州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张国平告诉记者。在这个杭州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每天蔬菜成交量在4000吨左右,其中本地叶菜供应量却在逐年下降。
“过分倚重外地蔬菜,可能会给城市菜价大起大落埋下隐患。”张国平的担心不无道理,特别是碰上恶劣天气或交通问题时。不过,类似的担忧今后或将有所缓解。省政府日前已向省内各大中城市下达了蔬菜基地最低“保障线”,要按照常住人口人均0.05亩的标准,配备应急保障型蔬菜生产基地。
据悉,我省今后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支持建设一批集约化、设施化“菜篮子”生产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建立叶菜生产功能区,稳定近郊蔬菜基地面积及生产能力,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
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菜篮子”产品不耐储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使在全国大流通的形势下,部分产品仍必须保持一定的自给率,以稳定特殊情况下的市场供应。
省政府还要求大中城市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加快“菜篮子”产品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到省外建立稳定的“菜篮子”基地,并将“菜篮子”产品运回省内销售。
大中城市的应急保障“菜篮子”,重点不仅在菜地面积,还在于建立储备机制和冷藏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跟进。为此,省政府要求大中城市根据本地“菜篮子”产品产销情况,依托重点加工流通企业等设施,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和收储机制。比如,建立叶菜种子储备制度,确保受灾期、淡季应急生产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多建设跨区域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在“菜篮子”产品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