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有着可爱的小胡子和天真的笑容;说得最流利的中文是“你也一样”和“谢谢”;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美丽婉约的中国太太……昨天,秋凉初起, 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做客本报“科学会客厅”,吸引了来自省内的500多名听众,除了把演讲厅坐满外,把备用的视频直播厅也坐满。
66岁的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用自己研究的物理学中的小故事,揭开了“科学进展如何成功”这个大命题;用自己获得诺奖的成长历程,在钱江晚报的读者们中间,掀起了一场关于科学研究的小讨论,也拉开了浙江省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序幕。
喜欢会提问的本科生和“不听话”的研究生
奥谢罗夫长期从事低温物理和固体物理的研究,因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而被授予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奥谢罗夫教授笑着说:“成功的秘诀,是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旺盛的好奇心。我在年幼时,就喜欢拆开电动玩具,看里面的马达,尽管无法组装回去。”
未获诺奖之前,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奥谢罗夫也是许多学生喜爱的老师。那么,他喜欢怎样的学生?
“首先是要聪明。”他说,自己喜欢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生应该有好奇心,会经常到办公室来提问,和老师做朋友;而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好学生,应该是“不听话”的,“希望他们不要老是听我的,希望他们多出去,找找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在他看来,大学及研究生阶段,是一段很好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尚未确定研究方向,可以有很多个人的想法,可以寻找到新的研究领域。”他说,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正是来自于研究生阶段的发现,“获诺奖,只是幸运。”
曾被拒绝4次,罗曼史不浪漫
这位网友心目中最cool中国女婿,来到杭州,品了龙井,就试着用中文和听众们寒暄,结果出来一句:“今天天气多好啊”,把现场的工作人员乐坏了,嘿嘿,室外是秋风刚起,天正灰蒙。
奥谢罗夫来过中国很多次,夫妻俩最喜欢的是黄山。“希望有机会将金庸先生笔下写过的中国名山,都走一次。”他的夫人刘西姜告诉记者。
其实在昨天的听众中,有很多就因为奥谢罗夫有一位中国太太而开始关注他的。但这段罗曼史在他口中却似乎不怎么浪漫,尽管,他的演讲中,满是“太太”的身影。
1967年,奥谢罗夫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研究生时,遇到了美丽的中国女子刘西姜。“那年8月中旬,我去找房子,突然看见了一个女孩在吃东西。”奥谢罗夫说,“突然出现这么漂亮的中国女士,我就走过去邀请她和我共进午餐。”可是,奥谢罗夫的邀请并不那么顺利,他被拒绝了4次,奥谢罗夫有点灰心。没想到一年以后,奥谢罗夫和刘西姜再次相遇,因为奥谢罗夫醉心于实验室工作,而刘西姜同样钻研于她的研究领域,两人的爱情生活便开始了。
奥谢罗曾开玩笑地表示:认识夫人时,正在挣扎是要花时间学华语呢,还是继续钻研他的博士论文,后来觉得中文太难了,因此放弃,却因祸得福发现了氦3超流动性:“那时候,我和太太经常一起晚餐,然后我送她回家,她在家里做研究,我回实验室继续工作到深夜。”
与中国太太相濡以沫40多年,奥谢罗夫的中文积累,依然停留在少数几个单词阶段。但他说,太太每次批评,他都能听懂:“你做梦!”
注重基础研究,中国肯定会得到多项诺奖
演讲中,奥谢罗夫的每句话都与物理学、与自己的研究有关。为什么对科学如此热爱?奥谢罗夫说,科学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但是这些发现又无法预测,这正是科学所带给我们的兴奋点所在。
奥谢罗夫小时候,在家中地下室有一间自己的实验室,虽然他的许多实验都有风险,不过父母亲并没有禁止。有一次他做高电压的实验,结果不小心被600伏特的电流击昏,他只记得自己醒来时,躺在实验室另一侧的地上,完全不记得当时被电到的感觉,以及自己为何会倒在离实验仪器好几米远的地方。
“如果我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说,“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并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有时候他们只对我的实验结果非常感兴趣,但是正是因为我的实验,有很多学生都对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开始自己做一些实验。在中国我想也应该如此。你不知道学生们会取得什么成果,但是你可以确信他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时,奥谢罗夫说:“我相信,中国肯定会获得诺奖,而且超过一项。” 奥谢罗夫表示,中国政府可能更需要支持侧重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因为大部分诺贝尔科学奖,都颁发给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的发现,所以,应该早早就鼓励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还有实验研究,“我猜想,未来,获得诺奖的实验科学家会比理论科学家更多。中国人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科学成果,便于获得诺奖;另一方面,政府也许需要更注重某些看起来暂时不会有用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