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宁波9月19日电 (记者 童颖骏 通讯员 陈莹) 我受邀担任宁波市联合竞争性选拔干部面试环节的群众评委,昨天接到短信通知,来到位于宁波市委党校的面试考场。
此次竞争性选拔市管干部,共有团市委副书记和妇联副主席两个职位,其中,考生的笔试与面试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在面试阶段推行大评委制,专业评委与群众评委的打分,分别占比70%和30%。
之前只听说过针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当考官也要过这一关。中午12时30分,我们几十位评委要先接受培训,老师是来自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的“专业考官”潘海峰。
老师教我们一些要诀,我一一记下:“要为考生营造宽松的面试环境”;“防止非言语动作对考生的暗示,比如,不要随意点头”;“不要被亲近的语言或表情所迷惑”。
老师提醒我们这些初次担任群众评委,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防止评判偏差。比如,不能因为第一印象影响对考生的整体评价;不能因为个人偏好和对比效应等,影响对考生的客观考量。
下午1时30分,面试正式开始。
主考官、6位专业评委、15位群众评委,加上4位记分员和2位监督员,场面庞大。
面试共3道考题,分别考察应试者对保持“五平”之心、领导角色意识定位和应对各类社会矛盾的观点和看法。考生有5分钟准备时间,随后在20分钟内作答。只见考生埋头准备时,群众评委们也都低头看题。
眼前的9名应试者究竟是何身份,有着怎样的阅历,我们身为评委一概不知。作为考场规则之一,考生不得在面试答题时透露个人信息。
为求公正,考官在打分时,先在平衡表上对应试者的言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五个方面分别打分。
看得出来,我们这些群众评委的认真和紧张,不亚于考生。上交打分表的间隙,我右边的群众评委还在低声惋惜:前面那考生临场发挥不错,彬彬有礼、擅长表达,可惜答题时“一二三四”不少,结合实际却太少,“这个么”“那个么”口头禅太多,影响了表达效果。“当干部也越来越不容易了!”她感慨说。
每每有“这人太油滑了”“这人蛮实在的”之类的念头从脑海里冒出来时,我就提醒自己,身为评委,要克服“刻板印象”和先入为主的偏见,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个考生。
各类社会矛盾凸显,领导干部应该“怎么看”,又该“怎么办”?几乎每一个考生都谈到了社会管理创新,谈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有的还能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我在心中默默感慨:现在的年轻干部视野还真是开阔,记忆力也非常好。
“只有更好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倾听百姓的呼声,才能把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我这个群众评委欣慰的是,未来的宁波团市委副书记不管从哪个候选人中产生,都在面试中一次又一次地谈到了“问政于民”,谈到了“关注民生”。
考生面试结束,如果我最想告诉这些年轻的干部的是,不管你们走多远,请不要忘记你们在面试许过的心愿,把老百姓三个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