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浙江8月份CPI上涨6.2%,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2010年浙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650元,同比增长11.5%,为什么许多人却觉得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增长呢?今天是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昨天,记者走进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并采访了优秀的基层统计人员。
采价员是怎么采集信息的
采价员王秀玲:与菜场摊主交朋友
已经退休的王秀玲是杭州一名基层采价员,她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农贸市场各种蔬菜、粮油、肉禽蛋、水产等的价格,此外还要到商场等采集日化用品和药品、黄金等的价格。
“我负责的农贸市场是德胜东村农贸市场,每5天采集一次价格。采集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联网上报的。其中每个月逢10(即10日、20日、30日),每天上午10点前,要将监测的主要商品的价格信息通过手机上报给省统计局。”这些监测的商品价格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包括米、食用油(桶装和散装)、青菜、大白菜、土豆、四季豆、番茄、香蕉、苹果等。CPI数据就是将这些成千上万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统计出来的。
王秀玲做基层统计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一开始兼职做,退休后就专职做采价员了。“采价员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两三百元,做这项工作,虽然烦琐,但我觉得这项工作很重要,也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秀玲说。
一开始去采价的时候,王秀玲也经常碰壁。“菜场里人家忙着做生意的时候,你问得多,人家就会很反感。”后来她就总结出经验,不能去太早,当然也不能迟了错过每天信息采集的截止时间。“上午9点左右去最好了,这时候菜场基本上空下来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跟你聊的。”
采价的时候,王秀玲挑选的都是大众化商品,不能挑最高档的,也不能是最便宜的倒担货。
虽然已经50多岁,但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她会先去游泳1000米,然后回家烧饭打扫卫生等;碰上采价的日子,先去超市再去菜场,有时再逛逛商场。下午去老年大学,唱歌跳舞等都参加。“就是有时候家里一起出去游玩,要算好日子,不能影响了采价工作。否则心里一直总惦记着。”
平均工资是怎么算出来的
随机抽样调查,三五年换一次样本户
最近几年,无论是职工平均工资,还是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在年年增长,然而,许多职工和居民都觉得,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增加,或者没有统计数据反映的那么多。那么,平均工资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据了解,职工平均工资是按照不同的单位(如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个体户等)进行抽样统计得出的。至于许多人感觉自己的收入“被”增长,省统计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一方面是统计数据还包括了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并不等同于职工每月实际拿到的收入。另一方面,少量高收入的人员收入增加,也会把职工平均收入拉高,使得收入低的职工感觉自己收入“被”增长,这也是统计上的一个弱点。
至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等数据,则是通过对城乡居民家庭的随机抽样调查得出的。“2005年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样本户是2300多户,农村居民2700多户;现在抽样样本户差不多翻了一倍,城镇居民是4450户,农村居民是4700多户。”省统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了让这些样本户如实记录每一笔收入和开销,基层统计员往往要做大量的入户调查工作,特别是事先的思想工作。因为一开始许多家庭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收支情况让别人知道。
另外,根据规定,城镇居民的样本户一般3年一轮换,农村居民的样本户则五年一轮换,目的也是为了使样本户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