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本报与上城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民间国学达人秀”第一场海选已经过去了两天,但杭城草根的国学热情彻底“井喷”了。
除了每天响个不停的本报热线报名电话,在钱报微博、钱报网、本部邮箱等渠道,都有国学达人在呐喊:我要参赛!除了报名的新达人,第一场海选的“老选手”也欲在本周末的第二场海选上卷土重来——
紫阳小学的《少年中国说》在第一场海选中登台,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仅以微弱劣势落选,但紫阳小学师生们参加达人秀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
昨天,紫阳小学的校长给本报编辑部来了一个电话:学校想再推一个节目参加“国学达人秀”,这次他们准备亮出绝活来。
菊花黄入紫阳吾六岁进学堂古书院翰墨香景怡情蕴涵养
勤学习健身体知礼仪善劳动书益智才相长理通达志存刚
欲成材当自强德高尚成栋梁
座落在紫阳山东南麓的紫阳小学可谓是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紫阳书院,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清代浙江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龚自珍、夏同善、项名达等名师宿儒都先后任主讲。每年的开学日,紫阳小学都会有一场别具一格的新生入学仪式:一年级的新生们身着清代服装,齐诵《紫阳入泮三字经》。
一说起这首三字经,二年级的宋易宸说:“这个我会背。”可坐他的旁边、刚刚入学才半月多的杨铭宇抢了他一步,主动站了起来,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来。
“这首三字经是学校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创作的,主要是对紫阳学子提出的一些要求。这是紫阳小学的一大国学特色。”在学校工作10多年的大队辅导员毛慈萍老师,说起学校的国学特色,难隐自豪之情。
再次报名参加“民间国学达人秀”的节目,他们就打算亮出最具紫阳特色的文化——《紫阳入泮三字经》和古诗诵唱,因为这代表了学校百年来的国学传承。
昨日下午紫阳小学校舍东侧一面藏诗墙前,有数人驻足,原来墙上雕着一首首古诗。这些古诗也是紫阳小学再次挑战“达人秀”备下的“撒手锏”之一。
“这些古诗都是300多年来由前人流传下来的,被称为紫阳藏诗,大概有99首。我们精选了12首,请专业人士谱了曲,教孩子们传唱。”学校办公室主任钟玲老师告诉记者,这12首古诗不仅能吟能唱而且还有迹可循,“像寻诗径、凌虚阁、景徽堂、春草池等歌名点到的地方,都能在校园中找到。”
除了这些校内浓厚的国学氛围,紫阳小学还把国学传播到了家庭中去。这一点,单从学校的开学仪式上的节目单就能略知一二:比如与一年级家长签订《亲自阅读约定书》、小伢儿考大人的国学名句对答。
“我们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和孩子一起学国学经典,每天坚持诵读10分钟,比比谁记得多。”负责家庭教育指导的倪爱华老师说,“我们自己都是做家长、做老师的,也很需要多学习、巩固国学知识。所以想出了这个办法,没想到在家长中很受欢迎,自己长了知识,孩子也增加了学习乐趣和动力,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