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昨日是全国“爱牙日”。在杭州吴山广场义诊现场,扶老携幼全家一起来的有不少。在省口腔医院,本报名医号大派送口腔专列活动如期举行,送出的120个免费口腔体检名额远远不够,当日医院又加了37个体检名额。那么参与体检的市民,口腔卫生状况如何?记者现场做了一个小调查。
此次157位参加口腔体检的市民,年龄在40~50岁间的最多,几乎个个存在口腔健康隐患,蛀牙、牙周病最常见。“但他们平时很少看牙科。其中90多人是第一次做口腔体检。原因是这个年纪的市民,不少有吸烟的习惯。对他们来说,接下来最好洗一次牙。”省口腔医院的专家说。
中老年人多见牙周病、牙缺失
家住下沙的市民周先生,近来吃饭总感觉牙齿“发软”,刷牙时偶尔有牙龈出血。细心的妻子发现了,在报纸上看到本报口腔体检活动后,马上上网帮丈夫报名。果然,当天检查时,医生发现周先生牙周病已经很严重了。
另一位胡先生,37岁,下排牙齿缺了一颗。医生检查后推测,这颗牙掉了起码有10年了,怎么早不来医院?胡先生说:“掉一颗不影响吃东西,就不管它了,不过现在吃东西塞牙也很烦。”医生发现,食物塞牙缝,是因为缺牙的邻牙已向牙间隙处倾斜了。要镶这颗牙也困难了,医生建议,先做牙齿矫正,等留出足够的牙间隙,才可以进行镶牙。
如果列一张牙齿疾病清单,就是中老年人多见牙周病、牙缺失和口腔溃疡,青少年多见龋齿、牙列不齐,而幼儿,乳牙的问题已影响了脸形的发育。有个宝宝乳牙全成了“虫牙”,一张嘴,牙齿上斑斑点点的,而且很不整齐,医生说这样恒牙也会跟着龋坏,脸形也会变难看。另一位戴着牙箍做正畸的小学生,因为不坚持刷牙,患上了牙周炎,医生不得不将他的牙箍拆除,治愈后才能再进行矫正。
口腔卫生习惯有五大误区
现场调查还包括了市民的口腔卫生习惯,发现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能不拔牙坚决不拔。牙齿出现问题,尽可能早地治疗和保留牙齿是基本原则,但是,有些人牙周病已很厉害,仍坚持保留这样的牙齿,是不利身体健康的。
误区二: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怕麻烦怕花钱多,这样下去,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
误区三: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菌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误区四:牙龈出血可以熬。其实,牙龈出血是牙龈发炎的主要表现,是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拖着不治,牙缺失就随之而来。
误区五:乳牙是要替换的,龋齿无需治疗。这是错误的,会影响牙的进一步发育。
2009年~2011年7月31日,杭州市累计为19.65万名青少年做了窝沟封闭和适宜的口腔服务,仅今年上半年就为5.55万名适龄学生做窝沟封闭20.76万颗,窝沟封闭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完好率达到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