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穷小子与富家女相爱,婚后,女主角秀真的“健忘症”却日益加重,记忆开始逐渐消退。原来,她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秀真最终完全地失去了记忆,每天醒来,她都不认识身边的这个男人,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陌生人……这部韩国电影《脑海中的橡皮擦》一度大热。
如果说记忆是一纸铅笔字,那么,当岁月与疾病降临,记忆有时候就成了一张被橡皮擦拭过的白纸。美好时光,依然影影绰绰浮现。老年痴呆症,就是这样一块橡皮擦。
昨天,世界老年痴呆日,记者走进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科病房,探访这里的老年痴呆病人,寻找他们逝去的记忆。让我们动容的是,尽管病痛在不断混乱思维,模糊记忆,但是他们和病魔抗争,用尽全力回忆着青春的时光,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
1号病床:
张女士,69岁
脑血管病引发老年痴呆
张女士是个内向的人,不喜欢与人大声说话。更年期是她记忆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她忽然变得坐立不安,经常责骂家人,夜里睡不好。最明显的,就是家里东西放在哪里,她老是找不到,经常要打电话问女儿们。这样的状况,反反复复,持续了10余年。
张女士的3个女儿每天都会轮流陪她。昨天,轮到大女儿陪同:“我妈妈,是个‘不劳心’的人,父亲大她10多岁,特别宠她,家里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她管。所以,她现在能记住的,除了我们反复强调要她记住的东西之外,多数是年轻时候的事情。”
看到老公,她面露羞色:我们一男一女怎么好睡在一起呢?女儿说,每天,她都要帮母亲拨通家里的电话,让母亲和父亲聊天:“病情好转的话,她就会主动要打电话。病情不好的话,她就只会等我们打通电话,寒暄几句。”
2号病床:
吕爷爷,91岁
脑血栓引发老年痴呆
耄耋之年的吕爷爷像小伢儿温顺地躺着,对每一个来探望的人微笑着点点头,不管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是这模样:微笑,颔首。
他曾经是杭州一所大学的老教授,退休以后,依然战斗在科研一线。他也是老年长跑队的队员,2008年,还保持着早期晨跑1小时的习惯,并鼓励儿子们:“冬天跟我一样洗冷水澡!”
记者翻开家人带来的老相册,翻到他和夫人一起工作的照片给他看:认识吗?
老人家眼睛一亮,微笑点头。是我女儿!
然而, 2009年下半年,刚卧床半年时,老人还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会在护工和儿子的扶持下走路,“我就不相信我走不了路!”
1年前的他,最喜欢翻开一本厚厚的《名人录》,找到自己的名字,给医生、护士和护工们看自己的“光辉事迹”;
半年前的他,喃喃自语时,反复回忆的,是幼年住过的江南小镇,是自己家里商铺里的“生意经”,是大哥、二哥与自己打闹玩耍时的情景……年轻时的美好事物,成了老人家抵抗记忆退化的最后“武器”。
但最近半年,他已经没有和儿子说过一句话。只是在有人探访的时候,老人会端出当年上课的架势,眼神锋利地微笑。儿子眼里的父亲,仿佛,退化到了婴儿阶段。
3号病床:
余爷爷,78岁
阿尔茨海默病
病号服外面,套着针织背心,78岁的余爷爷,眉目里依然留着年轻时斯文俊朗的模样。
看到记者手里的纸笔,他立刻伸手拿过去:我给你写我的名字。
一手好字。
但再让他写妻子的名字,老人却犹豫了半天都无法下笔。
余爷爷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后来工作调动到了杭州,和爱人团聚。他只有一个女儿。家人眼中的他,儒雅、内向。
从8年前开始,老人的记忆就在慢慢减退,经常找不到东西,烧饭菜老是烧糊,还容易乘错公交车。最近半年开始,老人的反应慢慢迟钝起来,住在医院里,还会半夜起床找“老鼠”。
昨天,看到女儿,他绽开了纯真的笑容,却叫不出孩子的名字。他告诉记者:“今年我刚结婚一两年啊!我爱人在吉林上大学的。我们一直想调到一起。我终于想明白了:没房子啊,所以没办法调动到一起!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伴儿每天都来看我的!(看着旁边的护工)她是谁?我同事啊!不过,我们不是一个单位的。”
医生旁白:
所谓老年痴呆,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细胞的凋亡,存储记忆的脑细胞在慢慢消失;另一方面,则是传输信息的大脑神经元出了障碍,无法进行正确的传输;所以,当需要使用这些记忆的时候,患老年痴呆的病人往往无法提取到完整的故事,只能提取到一个个“碎片”,然后用错误的方法进行“组装”,从而得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答案。这是一种记忆的错乱和表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