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汪爱云奶奶已是91岁高龄,尽管如今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心底却有个埋藏了56年的秘密,不时跳出来刺痛她的心。生计所迫,她把当时只有6个月大的小儿子金水发遗弃在了萧山小南门的一间公共厕所里。找回金水发,拍摄一张完整的“全家福”,成了汪奶奶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本报曾作报道)。
这个消息发布后,两位大伯先后传来消息:我可能就是老人的四儿子“金水发”。
但是,汪奶奶却犹豫了,“认子的证据”太薄弱了。昨天,她回了一趟萧山老家,希望在相认前能寻找到更多的线索。
郭先生:我曾和一个弃婴成了玩伴
最先联系钱报的是一位郭先生,他是替朋友先来打听消息。
郭先生是萧山人,小时候住在萧山里横河附近。他记得,1957年,里横河附近一家敬老院捡到一个孩子,并联系了民政局。几天后,住在敬老院附近的一位母亲收养了这个孩子。她此前生了两个女儿,一直希望有个男孩。
后来,郭先生与这个男孩成了要好的玩伴,这份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那位朋友身高1.69米左右,微胖,曾开过20多年出租车,现在在萧山一家公司做司机。养母已经去世,大姐在杭州,他和二姐住在萧山。
几年前,一位在日本的中国老太太想找回当年被自己遗弃的儿子。很多信息指向那位朋友,就在大家都为他找到母亲而高兴的时候,却发现是一场乌龙。后来,那位朋友就对寻亲有些灰心丧气。
这次,郭先生还不敢马上告诉朋友,他希望能有更多信息,事情有了眉目再告诉朋友
张建生:越看越觉得自己和老人长得像
还有一位张先生也联系了钱报。他叫张建生,现住杭州塘河南村,是下岗工人,也曾是一名弃婴。
张建生只知道,自己出生后送到附近一户人家,并取名建生。没多久,收养他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没法再照顾年幼的建生。1958年,养父母将他送到了另一户无法生养小孩的人家,包裹里夹了一张红纸,纸上写的内容大概是:3岁,没娘。卜瓜,3月28日。
后来,第一任养父母曾来找过张建生,邻居说,现在父母对他不错,那以后,第一任养父母便再也没有来打扰过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当时,第二任养父母是按照新生儿给张建生报的户口,所以现在他的户口年龄是53岁,而按照当时纸条上的内容推算,张建生应该是56岁。
张建生是后来才逐渐了解到自己的身世的,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一直都希望能找到亲生母亲。他看到汪爱云老人的照片,觉得自己和老人越看越像。“也许,我就是老太太要找的四儿子”。
汪奶奶家人:尽快安排与张建生见个面
记者把这两条信息回复给汪奶奶后,汪奶奶看到了希望,她恨不得立刻与他们见上一面,但内心却又显得忐忑不安,她知道,“认子的证据”太薄弱了。
汪奶奶的子女们看出了老人的担忧,经过家庭会议决定在见面前,先带老人回一趟萧山老家,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子女们不愿老人寻子之路的心情如同“过山车”,还是稳妥点好。
昨天上午8点多,汪爱云在三儿子的陪同下,前往萧山,与大儿子、二儿子以及孙子们聚在一块。
由于56年素未谋面,“金水发”在家人的记忆中非常模糊。原以为当年陪同一起的妹妹能提供些线索,但是,汪奶奶的妹妹回忆:当时,只陪着姐姐走了一段路就回去了,之后发生的事全然不知。
采访结束时,堂姐说道:老人已经自责了一辈子了,现在最大的心愿只是想见见四儿子,说声对不起,老人说,如果“他”不愿意见,只要让她知道,他还活着,就行……
如今,汪奶奶的家人已经决定,等老人从萧山回来后,安排与张建生见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