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火车站就是火车站,要不就以方位来名之,譬如北站、东站。可杭州的火车站,有点特别,老百姓管它叫“城站”,因为设在城门里头。
在20世纪初,火车穿城门,照迷信一点的说法,是不太吉利的。何况还牵涉到城门的开关,拆建和占地问题,谈何容易。
不过,杭州的改站,在百年以后来看,是有很大功绩的。辛亥前,江墅、沪杭铁路的通车和终点站的设立,对杭州后来的经济和旅游事业,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连乞丐脚夫都是铁路公司股东
绍兴路,杭州城北的一条主干道,没人不知道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绍兴路下面,就躺着百年前浙江的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
1906年,江墅铁路开工。起点是江干闸口站,经南星桥、清泰门、艮山门,到湖墅的拱宸桥而止,总长16公里。
开工典礼的那天,连叫花子都赶去了,人家好歹也算个股东。
这事说来话长。当时,外国人抢着要在中国建铁路,但是中国的路权,为什么要交给外国人?于是江浙两省的绅商,分别组成商办公司,筹措资金,来修筑铁路。清政府犟不过老百姓,只好同意自办。
浙江率先成立了浙江铁路公司,汤寿潜被推为督办。在他的动员下,有钱的,认整股,没钱的,认零股,绅商、工人、学生、店员、挑夫、僧道、优伶、妓女、乞丐,都没落下。
有一些数据:当时浙路公司股未满5元的小股东户就达16574户;其中杭州城厢内外2000多名搬运工人,认零股百份,计1000元。
因为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当时意气满满的汤寿潜就决定先建江墅铁路。一来大大方便了钱塘江和大运河之间的客货运联络,二来也为建沪杭铁路积攒一些经验。
这条铁路不到一年就修好了。到了1909年,铁路线上每天要开行6对火车,客车分头、二、三等,三等票价全程一角五分,头等票价四角五分。
沪杭铁路通车首日轰动杭城
江墅铁路通车后的两年,沪杭铁路也全线贯通了。
1909年的8月,沪杭通车第一天,那个声势浩大呀,整个杭州城,包括沿路乡村都轰动了。成千上万人,背着条凳,带着干粮和凉茶,走去看这个从来没见过的铁皮“怪物”。
人群中,就有9岁的夏衍。他们一家子走了两里多路,总算在艮山门车站附近寻了块空地。现场拥挤到什么程度,应该不亚于杭州现在的烟花大会吧。
夏衍后来追忆说“沿线挤满了人,连快要收割的络麻地也踏平了。在盛夏的烈日下晒了两个多钟头,好容易看到一列火车从北面开来,隆隆的车轮声和人们的呼喊声溶成一片……”
刚通车时,沪杭线每天从闸口出发,开两对客车,一对到嘉兴,一对通上海,行车最高时速为40公里。
当时,爱坐火车的大人物还不少。1911年,陈英士就坐火车往返沪杭之间,策划两地起义;1912年,孙中山先生来杭州时,就是乘火车来的,四天后又乘火车返沪;汤寿潜也爱坐火车,布衣短褂,足蹬蒲鞋,头上还戴顶笠帽,手中拎着把油纸伞,侧身于贩夫走卒之中,缩在壁角看报。
营运后的沪杭铁路,机车利用率一直居于全国各路之前列。20世纪20年代,年载客量已突破500万,给杭州带来大量的游客;年载货量近60万吨,运输的货物主要有水果、蔬菜、大米、茶叶、煤、丝绸、蚕茧、纸张、木材、食糖等。
改设城站后开发为新兴市场
沪杭与江墅两条铁路对接后,对杭州来说,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对时人来说,赶火车还是有些不方便。因为离市中心最近的清泰门站却设在城门外头,如果要赶早、晚那几班火车,还要等城门开放时才能进出。
那个时候,杭州有个大学者,叫马一浮,被汤寿潜相中,娶了汤家的大女儿。这个女婿就跟老丈人提出,为什么不在城里头设个车站呢?
经过一番折腾,清政府总算同意了。于是,先在城内建火车站,再将铁路改道。清泰门旁,破城墙,另开一门,专驶火车。1910年,清泰门站移进了城里,杭城百姓管它叫“城站”,城里头的火车站。
早在城站之前,清泰门外就因江墅铁路的开通,一度兴旺起来。沪杭铁路杭州站改设城站后,客商云集,闹市自然而然地也就移进了城里。
阮毅成回忆幼时,曾随先祖母去城站边的茶楼饮茶,为的就是看火车。“其时城站两旁的新建筑,有城站旅馆与清泰旅馆,有大舞台,有楼外楼游乐场,有聚丰园京菜馆,有二我轩照相馆等。”
可见,那个时候的城站,已不仅仅是杭城一处客货运的枢纽,俨然成为杭城又一处商贸中心,而且开的店还很高档。有一家京菜馆,专做官僚、贵族、巨商的生意,一席满汉筵席一盘盘菜就有72件,高达40银元。
百货业也很兴旺发达,鲁迅和许广平来杭州度假,除了逛西湖,还抽空去城站买东西。
城站的迅速崛起,正如汤寿潜等人所愿,使得被划为日租界的拱宸桥商埠一直繁盛不起来。阮毅成在《三句不离本杭》中曾提到,当时沪杭铁路当局,不同意日本人的要求,以拱宸桥为终点站,只答应另建一支线以达拱宸桥,而将城站开发为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