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防老。这是乡土中国的老传统。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社会已有了大变化。
儿女进城打拼,留守乡村的老人们何以依靠?截至2010年底,杭州市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6.88万人,占总人口的16.97%,其中农村老人53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45%。
有调查显示,我市空巢率为30%以上,其中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空巢率更高。他们面临的窘困,比城市空巢老人更为艰难。
不过,在上周五召开的杭州市推进城乡统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会议上,我了解到,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未来五年有了明确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萧山、余杭和五县(市)各建设农村托老所20个以上,在30%的村(社区)建有老年食堂,在所有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银龄互助”活动,政府购买服务人数达到农村老年人口的6%。
到今年年底1/5农村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
在不断提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从2007年开始,我市逐步探索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截至2011年9月,全市已建成3201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
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共有447个社区(村)实施面向高龄、空巢老人的“银龄互助”服务,占社区(村)总数的18.5%。
建立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473家,占社区(村)总数的19.5%。
建立了社区(村)老年食堂90家,托老所30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人数达5309人。
在“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每一年都制订了年度目标。如到今年年底,萧山、余杭和五县(市)20%的行政村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银龄互助”活动,1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老年食堂,享受政府购买服务人数达到农村老年人口的1%。
中心村:每个村都将建一家老年食堂
农村也有分类,有城镇社区和“撤村建居”型社区、中心村、经济基础较好、老年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和其他行政村之分,这也是为了让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
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城镇社区和“撤村建居”型社区,要按每百户20平方米、最小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相对集中地进行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农村居家老年人的建设、休闲、娱乐、用餐等场所。
到2011年底,100%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志愿者活动为依托,100%开展“银龄互助”活动;到2013年底,形成老年食堂不行15分钟服务圈;在每个乡镇(街道)所在地建设1所以上托老所,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有8张以上床位。
而中心村的要求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最小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2014年底,每个中心村都要建设一家老年食堂。到2015年,平均每3-5个中心村建设一所托老所,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有5张以上床位。
农村老年食堂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
每个农村居家养老设施也都得到明确。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里必须有1名以上人员专门负责养老服务工作,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同时,服务质量要好,被服务老人或亲属满意率在80%以上。
银龄互助主要内容是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和维权调解等。也就是说,不仅要提供洗衣、做饭、代办等服务外,还要上门配聊、心理安慰、排解烦恼。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食堂的要求不亚于城镇里。比如,要尽可能设在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场所,服务范围辐射尽可能多得老年人;悬挂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标识;从业人员要持有效健康证明及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建立餐饮原料采购、储存、加工、供应卫生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及猪肉等索证台账;要提供中(晚)餐服务,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