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一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隐于树林之中,沾满油渍的铁桶一字排开,一旁垃圾成堆,苍蝇横飞。锅中的发酵物冒着泡,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就是从这锅中炼出的油,经过数道工序,最终堂而皇之地上了人们的餐桌。
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我市警方历时四个多月,行程3万多公里,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联合多地警方,抓获32名犯罪嫌疑人,终于一举破获这起特大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
案件侦破过程惊心动魄,我市警方八赴山东蹲点调查,辗转江苏、河南等地,立下汗马功劳,就让他们为我们讲述整个办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今年3月初,“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有群众向我市警方反映,说是宁海桃源街道有人在炼制地沟油。民警迅速行动核查线索,经过几天调查,基本确定炼制地沟油窝点在宁海隔水洋。
冯伟峰,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
隔水洋,面积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宁海城区,那里有一大片未开发的树林。当天,我们在树林里转了整整一天,终于发现隐藏在树林深处的炼制油窝点。
这是一个露天的小加工作坊,百来平方米。作坊里有一口大铁锅,直径1.5米左右,里面装着发酵的食物垃圾,飘着刺鼻的恶臭,一旁排放着3个用来装油的发黑的塑料桶,大约有半人高,地上挖开一条黑漆漆的沟,用于排出废油和残渣。
我们推测犯罪嫌疑人隔几天就会来一次,于是一面“守株待兔”,一面通过桃源派出所排查信息。在树林蹲了2天2夜后,桃源派出所传来消息:经常出入这个地沟油炼制点的一男一女,就住在离炼制点不远的一暂住房内。
落网的是毛某夫妇,江苏人。他俩告诉我们,平时买通饭店保安,掏拾饭店阴沟中的垃圾,运到这里经粗加工后,以每桶(约180公斤)800元的价格卖给上门收购的徐某和杨某,每月收入8000多元。
当时我们只是怀疑油的用途和流向,还不能确定最终是否流向餐桌。3月28日,正好是徐、杨上门收油的日子,下午2点多,伏击在旁的我们将这二人抓获。徐、杨二人交代,他们的接头人是一对安徽籍黄某夫妇。
案情复杂程度出乎我们意料,我们决定顺藤摸瓜,继续往上走。紧跟着,上门收油的黄某夫妇也落网了。黄某交代,收购的油主要卖给了化工企业。经核实,情况的确如他所说。不过,同事在调查黄某账目时发现,他与山东平阴的一个账户有多次资金往来。
纸包不住火,黄某坦言,这是他的一个大客户,对方收购地沟油后究竟用来炼制什么,他“心里也没底”。不过,他无意中的一句话倒是让我们抓住了破案的关键——“来收购的人要检测地沟油的酸价”。
自从接手这个案件后,我们便多次开会研究,翻阅许多资料,学习有关油品生产的背景知识和工艺。“酸价”,这是一个敏感的名词,一般只有用来炼制食用油,才会检测这个指标。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油的去路不简单,而且极有可能被加工成食用油。
在得知这些地沟油很可能会流入食用油市场后,我市警方高度重视,专门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对该案展开深入调查。
洪聚峰,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
专案组两赴山东、江苏均无所获。第三趟出省,山东平阴玫瑰镇刁山坡开发区的一家公司浮出水面——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这家工商登记信息为年生产生物柴油4万吨的高新绿色企业,占地15亩,创建人是现在的老板柳某。而公司里专门负责收购的,是部门经理李某。
经外围调查,我们发现柳某名下有好几家油脂企业,而在平阴当地的网络论坛里,有网民反映,“本地一柳姓家族把地沟油加工后当食用油卖”。几天后,专案组获得重大发现,李某正是黄某夫妇的上家,他以每吨5600元的价格收购地沟油,而当地用来炼制生物柴油的收购价普遍在每吨4500元左右。很明显,对方绝不可能亏本去炼制生物柴油。
5月初,案件信息上报至公安部,公安部高度重视,市公安局派出多名业务专家充实到专案组,对案件展开进一步深入调查。
与此同时,我们请来宁海的几位制作生物柴油的企业家座谈,他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地沟油加工为食用油与生产生物柴油的过程颇为相似,但需要用到起吸附作用的原料——白土。
5月30日晚上9点多,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驱车再次来到山东平阴。趁着夜色,我们在“格林”北边200多米高的山坡上连夜驻守,悬崖边黑乎乎的,夜半鸟叫的声音很像小孩啼哭,让人心中发毛。公司里几间厂房还亮着灯,隐约还能听到机器运作的声音。大家破案士气高涨,直觉告诉我,案情马上会有转机。
附近老乡说,这家企业大概有十几个工人,月工资3000多元,“加工油,卖到餐馆去”。由于“格林”戒备森严,四周围墙有8个监控探头,为免打草惊蛇,6月2日凌晨,我们借来两辆当地牌照车辆,伏击在公司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上,想先试着通过跟踪查出地沟油被送往哪里。
凌晨4点左右,一辆油罐车开出厂区,我们跟了上去,一段路后,我们突然发现后面还有一辆小车,当时我们本能反应,这辆小汽车是押车的,随后大车开始带着我们绕路。鉴于对方这么强的反侦查意识,为免暴露,我们决定放弃这次跟踪。
虽然跟踪失败了,但格林公司越来越多的疑点更加坚定了专案组的信心。两天之后,我们蹲点时发现,一辆货车开进“格林”厂区,车上水泥包装袋上写着:高效活性白土!
为获取确凿证据,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侦查。一个多星期后,我们从该公司客户端中,发现郑州有个粮油市场十分可疑,生产和销售两头一联系,“格林”的关系网渐渐露出真面目。
7月4日,专案组一举捣毁格林公司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窝点,柳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经调查,格林公司在浙江、四川、贵州、江苏等地收购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后再销往河南、河北等地。
李晓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原本以为晚上9点行动能结束,由于现场有大量证据,后来一直忙到凌晨3点才收工。接下来几天,专案组一一查实与格林公司有资金往来的“上家”和“下家”。像黄某那样提供地沟油原料的“上家”,专案组负责把他们的信息统一上报给公安部,由公安部指挥当地公安机关查实。
7月10日,我们赶赴河南郑州,寻找“下家”中的关键人物袁某,她是河南郑州庆丰粮油市场宏大粮油商行的经营人,平时通过中间人成某完成交易。案子进行到这里,已势如破竹,一连几日的侦查,我们成功摸清所有犯罪事实:成某明知格林公司的油是地沟油加工而成的成品油,还为格林公司与袁某牵线搭桥,赚取佣金。袁某等人购入地沟油成品食用油后,加价销往河南等下端食用油批发部或经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工地食堂、夜排档,从中牟取暴利。
7月14日,我们与河南警方联合行动,抓获了袁、成等5名犯罪嫌疑人,并在郑州金水区宏大粮油商行现场查获散装假冒某名牌调和油、大豆油等107箱。
在郑州庆丰粮油市场附近调查时,有件事我一直难忘。那是我们第二次去河南,一位蹬着三轮车的大妈热心地为我们指路,她的三轮车上装着的,是刚从粮油商行买来的两桶油。当时,我心情很是复杂,很想告诉这位跟母亲年龄相仿的大妈,别吃这油,很可能是地沟油,但出于办案需要,我只能硬生生地把话咽到肚子里。
然而,民以食为天,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再将其送上老百姓的餐桌,这是伤天害理的勾当,打击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犯罪活动势在必行。
此后,捷报频传。根据我们向公安部提供的线索,江苏、辽宁、河北等地公安机关顺利查获当地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违法犯罪行为。
行程3万多公里彻查地沟油,实在是个令人倒胃口的漫长旅途。一想起地沟油,饭菜难以下咽,饿得实在不行时,吃几口绿豆粥、啃块大饼。所幸,漫长而又艰苦的侦查没有白费,这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6大环节于一体的地沟油生产销售“产业链”彻底被我们截断。
文中涉及嫌疑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