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引水工程图。
浙江日报讯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谢根能) 蜿蜒200多公里的浙东引水工程将在年底前全线贯通。这项我省史上跨流域最广、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受到全省人民的广泛关注。它的全线贯通,究竟将给沿线带来怎样的变化?日前,本报记者选择了工程沿线的一个村庄、一户农家、一家企业进行调查,记录他们多年的渴望与期盼。
蔬菜长得更漂亮
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部分,位于钱塘江下游的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也即将贯通,而沧田村就是曹娥江水流入慈溪境内的第一个大村。
记者来到村里,步行到穿村而过的三十弓江的岸边,看到工程队正在用一块块大石头修砌河岸。一打听才知道,三十弓江在沧田村有700多米长,疏浚拓宽工程已进展了一半。
“为了迎接浙东引水工程的全线贯通,我们把村里三横两纵的河道都拓宽挖深了一遍,到时曹娥江水流进来就顺畅许多了。”村党支部书记邵登伟在河岸边告诉记者,疏浚这些河道全部投资500多万元,上级财政给予了很多补助。
78岁的村民应洪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居住在这条河边,目睹了沧海桑田。过去河两岸都是慈溪市的,现在河西是慈溪的沧田村,河东是属于杭州湾新区的庵东镇元祥村,分属两个行政区域。
多少年了,河两边早已物是人非,但河还是那条河,只不过河道变老了,河水变脏了,往日的勃勃生机逐渐远去。
“总算盼到疏浚的这一天了,以后家门口就清爽多啦!”他说。
据施工人员介绍,这条河疏浚后将拓宽到近20米,河道深3米,蓄水量可增加一倍。曹娥江水流进来后,村里七八条河道的水将流动起来,水质将大为改观。
又多又好的水,将使沧田村的出口农产品基地效益大增。邵登伟说,村里长年向日本出口500吨包心菜、西兰花,白毛豆等蔬菜,但由于灌溉用水有时跟不上,影响了增产增收。
蔬菜大棚里,上个月种下去的西兰花已抽出七八片叶子,再过两个月就可采摘出口了。 “通水后不仅农田供水不愁了,而且更好的河水可以让蔬菜长得更漂亮。”邵书记说,村民们早就盼这一天了。
记者郑全庆林上军通讯员陈艳定海报道——
有水就有生意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青竹园农家乐。院子里的水龙头还在啪嗒啪嗒地滴水,周锦珠急步走上去,把水龙头拧紧。
“一定要节约啊!”她一边跟身边的服务员说着,一边摇了摇头。她是这家农家乐的老板娘。
在这里生活多年,水一直让她放心不下。
她家所在的马岙社区,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是个不错的地方,可就是缺水。由于岛上没有河流,水库和水井只能靠雨水补给,居民也就只能“看天喝水”。解放以来,这里平均1.2年就要发生一次干旱。
五年前,周锦珠办起了农家乐,用水成了问题。“我们这里地势高,一碰上干旱,自来水的水压不够,家里一楼的水变得很小,二楼三楼根本就放不出。”怎么办?她和其他几户村民就在两三公里外的山腰上各自挖了水井,把水管一直铺到家里,用水也多了一份保障。不过由于水井并不深,碰上大旱,用水又会困难起来。
为了缓解舟山的用水难,早在2003年我省就上马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不过由于一期工程引水量有限,管网并没有修到周锦珠家。
“听说二期工程正在往我们这边修。”多年来,周锦珠和邻居们对这件事非常关心,“现在就盼着它早点建好,大家用水也会好一点,我这农家乐生意也就更好做了。”
记者郑全庆林上军通讯员陈艳定海报道——
“用水生命线”更畅通
在定海区马岙镇东边靠海的地方,耸立着高大的白色油罐和庞大的厂房,这是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所在地。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水泥地面,掀起阵阵热浪。我们来到这家企业时,厂房一角的水泵房里传出轰轰的响声。对于这家用水大户来说,这里是企业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根据最初设计,这家2008年建成投产的企业,每天需要9720吨淡水。这个用水量比马岙镇一天的全部用水量6500吨还要多。据公司生产管理部主管何顺德介绍,公司采取了很多节水措施,成功地把淡水需求量降到每天5000吨左右。
附近的长春岭等水库承担了向该企业供水的任务,舟山大陆一期引水工程的水经小沙水厂也输送到这家企业里。这家企业于是成为一期引水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记者从马岙镇了解到,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中海石化这样的大企业落户,石化、水产企业用水量大增,工业用水目前已经占到了当地用水总量的七成以上。
大陆引水一期工程2003年建成后,至今已从大陆引水1.1亿吨。在干旱年份,大陆水占到了本岛日供水量的八成,成了岛上用水大户的“生命线”。
两年前,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二期开始建设。记者从舟山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已经完成工程概算总投资的七成以上。何顺德热切希望,到那时他们企业的用水能够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