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有关温州老板的“跑路清单”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在这些因无法如期还清民间高利欠款而“跑路”的老板身上,折射出的是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艰。
“等贷”已成常态
“房子是租的,地也是租的,资金都是流动的。要是银行按照以往抵押物要求,我们很难贷到款。”深圳市金百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巍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等贷”已经成为他们这种小企业主的常规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今年一些小企业的订单比较充裕,本该是扩大规模经营的时候,然而,紧缩的信贷规模和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很多小企业放弃了不少订单。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中小企业中50%处于亏损或利润率在2%以内,仅有22.2%的企业表示利润率在5%以上。
除了融资难且贵,赋税也压迫着小企业敏感而脆弱的承受力。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为20%,但是过高的门槛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融资难卡紧中小企脖子
记者调查发现,在“钱荒”“用工荒”“油荒”“电荒”“订单荒”等各种饥荒扑面而来的背后,是一些体制性障碍导致了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的现实。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抽样调查的小企业中,半数以上是依靠民间借贷维持生存,能从银行贷到款的只有15%,而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基本为盲区。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二元性特征所致,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国企与民企在融资可获得性和贷款利率方面差距巨大。”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
“民间信贷利率高企并不是利率市场的表现,而是融资机制不畅导致的。”建行副行长朱小黄认为,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被限制,而IPO、发债等其他融资渠道又不通畅,小企业被逼向民间融资。
“突围”需各方携手
与“跑路”相比,转型尽管艰辛,但却是企业的唯一生途。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要依靠小企业自身转变经营理念、战略转型、业务结构优化,还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国家有关部委、金融监管机构、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对未来几年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出了部署。银监会5月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十条新政从资本占用、风险压力等多方面给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松绑”,切实调动了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