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自2004年来,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每年都会在这天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
祭拜孔子始于汉朝,此后经历代传承延续,到明清时规模达到巅峰,成为“国之大典”。帝制消亡,共和崛起后,走过2000多年风雨的祭孔,一度在战事涤荡、政治变幻中忽明忽暗。
直至1984年,山东曲阜孔庙才恢复了民间祭孔。距此20年后,冷清了56年的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也迎来了公祭孔子的典礼。
与众不同的衢州祭孔在新世纪里甫一现身,便引起强烈反响。穿现代人的服装,行现代人的礼仪,改“献三牲”为“献五谷”,改乐舞为朗诵《论语》章句……南宗祭孔典礼上,这些看似微小的转变,事实上都在冲破着传统仪式的桎梏。
2011年5月,以“当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正式列入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有关衢州孔氏南宗祭祀仪式的争论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祭孔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富有时代的气息和特色。
“我们参祭者若是身着清代服饰,孔子大概会吓一跳,以为现在又回到了清朝?”主张“今礼祭孔”的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风趣地说。
进香,献五谷。
向孔子像敬献的花篮,金黄色的菊花四周围着当季的桂花。
今年祭孔典礼上,来宾胸花除了银杏叶、松枝外,还加了竹叶。
去“神位”二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祭孔对于衢州来说,一直是个遥远的时空回响。记忆停留在1948年的初秋。那年,孔祥楷只有10岁,但已受命担任国民政府“孔氏南宗奉祀官”。
是年9月30日,南宗家庙举行祭孔大典,当地军政要员济济一堂。仪式由时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的汤恩伯主祭,孔祥楷当时就站在汤恩伯身边,眼前始终晃动着汤的那双白色手套。
这,也是民国时衢州最后一次公祭孔子。在孔祥楷先生的记忆中,此时的祭孔一如古制般隆重。祭典当天,所有政府机构特别休假一天,沿街插满了彩旗,人们像过节一般高兴。
不过,在具体祭祀程序上,却省去了一些繁文缛节。比如,参加祭典的来宾并非都穿着古装,而是着当时流行的服饰,军人仍着戎装,其他人则多为中山装,行的也是鞠躬礼而非三叩六拜;纷繁浩大的祭孔佾舞,替换成了宣讲孔子言行、齐唱《三民主义歌》……
此后中断祭孔的56年里,无论身份、工作如何变动,这些模糊却温暖的吉光片羽始终深刻在孔祥楷先生的脑海里,如南宗家庙前那依然苍翠的百年松柏。
1993年春,经过衢州市领导多番努力,终于将阔别家乡38年、时任沈阳黄金学院副院长的孔祥楷先生迎回故里。
第七十五代嫡长孙的回归,使得孔氏南宗家庙有了名正言顺的主人,孔氏南宗家庙开始“中兴”。重振家庙,恢复南孔祭典,也由此成了孔祥楷的首要任务。
衢州市原政协主席童效武曾撰文回忆,早在2001年岁末,孔祥楷便曾和他谈及准备在孔子诞辰2555年之际,也就是2004年举行祭祀大典。
举办祭孔大典,其核心便是“怎么祭”?仪式程序如何设置?对此,孔祥楷认为,“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祭祀活动,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定的时代内容。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弘扬,又要推陈出新,体现与时俱进,应以‘当代人祭孔’为宜。”
“当今社会各界祭祀孔子,不沿袭仿古的祭祀形式”的祭孔定位,很快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04年9月28日,首届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隆重举行,揭开了新时期孔氏南宗家庙祭典的神秘面纱。
这年祭礼的主祭是时任衢州市政协主席的童效武,孔祥楷先生以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的身份陪祭,祭祀者都穿现代正装,行鞠躬礼,进香、献礼,念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祭孔子文》,诵读《论语》中的有关章句,以钢琴伴奏唱《大同颂》。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细节其实都经过深思熟虑。古礼中的祭孔要敬奉“太牢”(即猪、牛、羊三牲),南孔祭典改为献五谷;通常贵宾都要佩戴胸花,南孔祭典改为采摘家庙里的古银杏叶和古柏树叶系以黄丝带;孔子像前的牌位,南孔改为“大成至圣先师”……
南孔祭典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刘蔚华教授观看了祭孔典礼后,意味深长地对孔祥楷先生说:“祥楷,你确实开创了一个祭祀新仪式!”
曾参加衢州祭孔的美国学者马黛兰教授致信孔祥楷先生:“我们敬佩你们的勇气和胆识,理解你们的苦心和志向。在祭孔改革这个历史大课题前,你们的行动最有权威性,你们的行动最有影响力,你们的行动最有示范性”,“你们移走了大型铜塑行教像,你们废止了华丽的古代服饰和舞蹈,废止了牛羊祭品,废止了古乐旧器的喧闹,把钢琴搬到大成殿前是个很了不起的创造!你们去了孔子牌位上‘神位’二字,堪称大手笔。孔子是人,不是神……现在,是还孔子以人本位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