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30日讯
在9月29日的金融支持“义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面对义乌拓展国际贸易金融迎来的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义乌相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也在思索:未来义乌国际贸易金融该如何定位?路该怎么走?如何更好地搭建服务改革试点的金融平台,满足金融领域的各项需求?
21家银行扎根义乌
今年1~8月,义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51.2亿元和1204.3亿元,总量超过丽水、衢州、舟山等地级市,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今年,义乌还新引进民泰、瑞丰、广发三家金融机构,全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1家,工行、农行等国有银行均升格为二级分行。同时,稳步推进商位、股权质押、专利权、商标专用权、林权、排污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办理了全省首笔资本项目直接投资股权转让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发行全省第二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代理发行股权收益权信托产品等多项金融市场创新举措。
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多极化的新市场、新贸易、新服务业、新制造业、新城市经济等众多新经济增长点有望形成,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义乌金融业正蓄势待发,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更宽视角、更高要求来积极谋划、推进义乌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
亮金融发展行动计划
会上,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副行长、义乌市支行行长傅赞盘点了“家底”,亮出了未来3年义乌金融发展的行动计划,概括起来有“八重”。
一重“定位”,提出了“三中心三区”建设的新目标,即打造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小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资金结算中心、区域性货币兑换中心和金融创新示范区、金融生态示范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努力建成浙中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金融发展高地。
二重“理念”,要把金融工作融入改革试点大局,真正做到谋划金融工作有“高度”、推动金融创新有“力度”、服务国际贸易改革有“深度”、支持地方经济有“广度”。
三重“保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尤其是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多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多方位拓展保险保障功能,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新途径等。
四重“创新”,包括大力推广银团贷款、兼并重组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信贷产品;支持小商品城本外币公司扩点经营;探索推广义乌“市民卡”,建设与义乌无形市场相适应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探索开展创建国家级“刷卡无障碍城”工作;探索成立义乌民间国际贸易银行,鼓励设立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及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五重“提升”,鼓励发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引入信托、租赁、财务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引入一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为义乌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等。
六重“集聚”,金融机构要各显神通,争取在义乌开展国际贸易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在信贷规模、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七重“培育”,包括金融市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人才。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积极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开展各类直接融资模式;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民间借贷利率监测和跨境资金监管等。
八重“借势”,主动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产品创新、政策共享、信息交流、风险防范、人才流动等方面加强协作,实现金融资源跨区域的优化配置。
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