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9日讯(记者 曹伟)从今年4月至今,浙江省温州共计有29家民营企业老板出逃,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经营鞋业、眼镜业、服装业等实体经济。据媒体报道,仅本月25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甚至有人在网上公布了一份老板跑路名单供大家参考,许多在温州打工的人现在见面通常都是一句“你老板跑了么”。据粗略计算,2011年所有出逃企业总资产可能已经超过30亿元。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8、9月份出现的企业倒闭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当地企业背负着的巨大压力。
据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紧缩与高利贷融资对温州企业造成了双重压力。从企业自身因素来看,部分企业大量多元化发展,导致过度投资,产业转型比较虚。且自身主业没有精力和财力的投入,以至转型资金跟不上去。
的确,近几些年用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困难是中小企业老板们普遍面临的局面,这就直接加剧了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举步维艰,而融资难、贷款难更是有雪上加霜之势。由此,颇具特色的“人情保”间借贷现象就顺势而生,据悉高达140%利率也居然没能阻止渴望资金老板们“饮鸩止渴”的需求。然而由于相关保障、担保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资金链的断裂很快就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针对此“温州民间借贷引发民营企业危机”的现象,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分别于近日召开紧急会议,集中商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据了解,温州已经成立了市县两级集纪检、政法、金融、宣传、经信、维稳办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专项工作组,要求在企业帮扶、民企融资协调、风险防范、打击黑恶势力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出台政策措施。
温州市委、市政府于28日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在当前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成本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企业资金链持续绷紧,个别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意见要求,从现在起,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不得强制贷款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不得与企业存款挂钩,不得变相收取企业手续费。同时,鼓励支持银行业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积极探索贷款担保和授信方式,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意见还特别要求,要依法保护法人合法财产权和公民人身安全,对受到暴力威胁的,可向公安部门申请人身保护。对自行清理、挽回损失、情节轻微的,可不追究相关责任;对出走的企业主,要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久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和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而温州副市长孟建新近期就表示,温州民间金融是温州一大优势,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金融业就要开始大发展。下一步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而是规范引导发展。“今后要把金融业发展为温州的支柱产业,现在的危机也是我们改革金融业,规范发展的一个的机遇!”他说,“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困难,帮扶他们,增强企业的信心。采取强有效的措施,来稳定规范金融秩序,民间金融,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
温州全市二十五家银行近日发表联合倡议书就表示将携手中小企业和衷共济。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将采取“优惠政策的倾斜”“一企一策”、“针对困难的企业降息让利”等帮扶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温州担保业协会也发表倡议书称将采取“银担双方在利率和保费上切实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实现共同发展”等措施。
“温州小企业高利贷崩盘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有专家就担心这股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有由南向北蔓延的趋势。据媒体的近期集中的报道,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省之外,还有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专家认为,若无严格监管,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