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30日讯
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的辛亥志士,被称为“五四”时期“教坛四杰”之一的刘大白,老家就在绍兴县平水镇。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有刘大白后人呼吁,希望在其旧居开设“刘大白故居”。
昨日下午,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手机记者在平水镇平水街村找到了刘大白旧居。据了解,刘大白的祖辈当时曾是个大户人家,房屋比较多,但早已败落。
在这间老宅中,居住的一位老人就是84岁的刘大白之孙金子良。据金子良介绍,其父原是刘大白的侄儿,他自小过继给刘大白,所以刘大白就是他爷爷。“金家祖上就姓刘,后来因为避讳钱王的姓才改了姓金。刘大白原名金庆棪,后来自己改回原来的姓刘。”
金子良告知,他们祖上是大户人家,对读书学习犹为重视。所以刘大白的父亲对刘大白期望很大,希望他能走科举这条路,并常常亲自教授功课。幼年的刘大白读书并不是很好,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常常受到父亲的责罚。
“刘大白读书的时候,我太爷爷对他很严格,经常把他关在家里读书,如果读得不好,甚至大冬天的就把他衣服都剥光,把他扔进水缸里。”金老人说,刘大白9岁那年,一位姓陈的私塾老师被请到家里,可能这位老师教学得法,此后刘大白在学业上突飞猛进。13岁那年刘大白就考上了秀才,15岁就在乡试中拔贡,成为绍兴当时最年轻的举人。刘大白的父亲欣喜之余,希望他能继续走科举这条路,光宗耀祖。但刘大白向来蔑视功名利禄,不满清政府,无意科举。
父亲死后,刘大白就把家里的田地和部分房屋都分给了村民,然后离开了金家,从此便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后来他参加了革命,成为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的会员。
金子良说,他们家历来是革命家庭,爷爷刘大白参加辛亥革命,他父亲参加抗日战争,自己和弟弟参加抗美援朝。“现在最挂心的是爷爷曾居住的房屋,已经很多被变卖,老宅原来的藏书楼也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所遗留下的东西已经是越来越少,直到现在爷爷都没有一个独立的纪念馆。”
这位老人说,现在平水镇上的陈伯平故居内辟有刘大白纪念室,但刘大白生前居住过的老宅至今还在,希望在老宅内开设“刘大白故居”,以此来更好地纪念这位辛亥志士。
人物资料:??刘大白(1880~1932),先世仕于吴越国,避武肃王钱鏐嫌名,改姓金。大白原名庆棪,字伯祯,后复刘姓,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笔名汉胄、白屋诗人等,绍兴平水人。家世茶商,至其父家道日落。幼年资质鲁钝,但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拔贡。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刘大白北上,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因反对袁世凯称帝,为免受迫害,逃亡日本,在东京邂逅沈定一,遂成莫逆之交。民国4年(1915),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受日本当局压迫,乃流浪于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以当家庭教师糊口,同时以诗文揭露袁氏窃国害民罪行,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袁世凯病死后,自南洋回国,任山阴县学堂教员,住绍兴月牙池头,自称白屋刘寓。后应经亨颐之邀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执教。
“五四”运动时,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积极支持经亨颐教育改革,与陈望道、李次九、夏丏尊合编《国语法》,复与陈望道合著《注音字母教授法》。后赴上海,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应沈定一之邀,在萧山衙前筹办农村小学,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参加起草《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章程》。此后几年,刘大白先后任职于上海大学、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复旦大学、浙江省教育厅等。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与世长逝,享年53岁。
刘大白代表作有新诗集《旧梦》(后主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买布谣》四个集子),诗集《邮吻》,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论著《白屋文话》、《白屋书信》、《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诗外形律评说》及《故事的坛子》、《五十世纪中国历史年表》等。高石 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