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9月18日上午,浙江省2011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第20期“科学会客厅”活动,将在浙江省科技馆拉开序幕。本次嘉宾大有来头——他就是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945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阿柏丁。22岁那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邂逅了中国女子刘西姜,三年后两人结婚;因夫妻双方都专注于科学研究,两人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在网上,奥谢罗夫先生被追捧为最酷的中国女婿。
如果不是在最后24小时的限期内发现了氦气的超流动性,奥谢罗夫可能至今仍然默默无闻。
在寒冷的冬季,蒸气会变成水,水会变成冰,这种现象称作“相变”。但当温度继续下降到极低状态,接近绝对零度时,液体氦的样品会具备所谓“超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液体会失去所有的内摩擦力,仍可以从杯中溢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可以获得从微观上描述这种物质的极有价值的理论。而要造成这种实验状态,必须借助科学仪器,采取一系列难度非常高的技术或措施,才能实现。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戴维·李领导的康奈尔低温小组,为证明同位素氦3的超流动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可实验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奥谢罗夫是戴维·李教授的学生,当时只是个年仅 25岁的研究生,应该说还没有什么研究经验。因此,谁也不相信这个毛头小伙子能搞出什么名堂,但奥谢罗夫似乎对大家的看法不以为意,仍整天待在实验室里。
当时,由于经费等问题,低温小组的实验被迫停止,而且被限定在24小时内撤出实验室。那是1972年4月19日的夜晚。但奥谢罗夫并没有彻底绝望,他嘴里念叨着:“不深入到未知领域,无法做出预言”,再次钻进实验室。20日凌晨2点多,奥谢罗夫确认了氦3的超流现象。他忍耐到了4点多,拨通了电话,向指导老师戴维·李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名不见经传的奥谢罗夫发现了氦3超流动性的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物理界。这一发现在超导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低温物理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1996年,奥谢罗夫凭借着这一发现,与戴维·李等人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在科学上如何获得成功,奥谢罗夫教授曾表示,他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他说,科学的突破很少独立完成,而是科学家团队经过不断提问、发展新技术得以解决问题。“科学要有快速的进展,就要鼓励科学家彼此有更多互动,而且要多花一些时间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讲座时间:9月18日上午9:00~11:00,请携带有效证件于8:40前领取同声传译设备进场
讲座地点:杭州西湖文化广场A区浙江省科技馆4楼科普报告厅
领票指南:
1、今天开始,读者可以通过钱报网(www.qjwb.com.cn)首页的“钱报互动”中的报名帖,进行预约报名,届时凭预约号现场领取门票资料;
2、读者可以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间,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大门口钱江报系发行公司服务台、西湖文化广场A区浙江省科技馆服务台领票,领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