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225个行政村都有电大班 海宁老农上学堂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海宁丁桥镇电大学员参加太极拳表演。

  浙江日报讯(记者 陈培华 报道组 李迪刚)每到周五,海宁农村就会出现一道奇特的风景——头发花白的老头老太们匆匆吃过早饭,就带上书本赶去村里的老年电大教学班听课。许多村的教室里“人满为患”,有人甚至提前个把小时去占座。海宁将老年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在全市225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起电大教学班。

  “种田伯伯”上学堂

  “罗汉果有止咳作用,主要食用方法有泡茶饮用……”当我们来到马桥街道先锋村时,70多位老人将村里的电大班教室填得满满当当。当天的课程是“健康素养细节篇”,许多老人认真听着电视讲座,不少人还不时做着笔记。

  坐在第一排的陆赵荣听得格外认真,今年79岁的他是个地道的农民。“没想到,种田伯伯还能上大学,真好。”陆赵荣说自己小时候“只读过两册书”,由于家里穷,他只好辍学在家务农。“做个读书人”却一直是他的梦想。

  两年前,村里开设了电大班,让陆赵荣圆了梦。从2005年起,海宁将老年电大教育向农村延伸,当年在盐官镇桃园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老年电大教育班。目前,海宁全市225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起电大教学班。

  “课程很实在,我们爱听。”陆赵荣扳着手指头说,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营养配餐等课程最受欢迎,“以前‘白天摸田头,晚上焐被头’,哪有人教这样的好东西。”

  爱上课堂的不止陆赵荣。数据显示,海宁老年电大今年秋季招生达23100人次,入学率为17.81%,其中大部分为农村老人。老人上课的经费由村里、社区以及当地市级财政承担。

  老农重学过日子

  老年电大犹如一只魔法箱,让许多农民“变了样”。

  在海洲街道双凤村,记者见到年过六旬的郁永宝时,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齐耳的短发,干净利落,身着一件紫红T恤,胸前还绣着花片,说话时十分爽朗。

  要知道郁永宝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打零工,每年养一季春蚕。“到电大上课,很快活。”郁永宝说,儿子在城里安了家,他们老两口在乡下,一到农闲时就闷得慌。郁永宝说,许多无事可做的农村老人,只好经常在茶室“小来来”,有的则开始烧香拜佛。

  老年电大进村,改变了郁永宝们的生活。“现在花样经多了。”郁永宝说,她和老姐妹们选修了“大家唱”课程,第一次上课时没一个人好意思开口唱。后来在老师鼓励下,从小爱唱歌的郁永宝才放开了嗓子,“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唱歌了。”

  自此,郁永宝们一发不可收拾。这群爱唱歌的老姐妹们一合计,组织了一支合唱队,请了老师来辅导。前不久,还去城里参加了合唱比赛,许多人是头一回登上大舞台,“没有电大,我们怎么可能见这么大的世面呀?”

  改变还渗透在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中。今年68岁的周妙芳是个屠夫,在村里杀了几十年猪,家里从不缺油,他以前炒菜时油放得很多,许多菜都喜欢红烧。自从去年在电大班听了“营养配餐”课后,他的观念开始变了,“烧菜时少放油、盐和味精,更有利健康。”周妙芳说,买菜时也讲究荤素搭配。

  七旬老人陈阿三听了“孙辈教育指南”课程后深有感触,“俗话说‘桑树逢小要压住’,带孩子也是这样。”他说,老师不仅教他们怎样照看、喂养孩子,还让他们明白了不能太溺爱孩子的道理。

  课堂成为社交场

  除了进村办电大班,去年以来,海宁老龄办还聘请了10位退休的医生、教师做专业辅导员,每周下村巡回辅导,为老人开辟第二课堂。每个村的电大班配辅导员或邀请课外辅导员,为老人“开小灶”,组织老人参加各类活动。

  “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在双凤村的电大班上,海宁卫校退休教师钱种德正在上课,他将保健知识巧妙融汇在顺口溜、谚语中,还将科普知识用土话“翻译”,赢得阵阵掌声。

  这样的课堂,在海宁农村各地开花:袁花镇新袁村请来了海宁华联大酒店的大厨,让他讲有关老年人家常菜制作的课程;马桥街道柏士村则请来上海亚健康教学中心特约顾问,教老人如何预防与治疗高血压;海洲街道双凤村还举行了家庭营养配餐大PK比赛,让老人学有所用较高下……

  精彩的班队活动也吸引老人踊跃参加。郭阿九是双凤村电大班的班长,在他组织下,电大班的老人几乎每年都出去旅游。90岁的黄关福在郭阿九带领下去看了世博会。

  电大成为农村老人接触社会的一个新窗口。袁花镇红新村的沈忠良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班有19个老人自发募集了550元钱,捐给灾区,“有这样一个集体,让我们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很大的责任。”79岁的施寿鹏原住在马桥街道柏士村,后来搬迁到市区的风和丽苑小区后,却总喜欢回村里上课。每到开课那天,施寿鹏5点多钟起床,辗转两趟公交车,再步行20分钟到村里。“这里有我的老兄弟,上上课,聊聊天,心里敞亮多了。”施寿鹏说。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海宁创作先锋服务挂历 引导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海宁创作先锋服务挂历 引导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海宁举办国际轮滑节 26个国家和地区轮滑高手齐聚
·逛皮革城观轮滑赛看钱江潮 老外相机“摄”浙江
·多项轮滑赛事十一期间扎堆浙江海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