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
昨天8点37分,新浪微博用户“蜘--蛛”,第一个对外发出了失踪驴友平安的消息:我刚和三哥联系上,所有人平安,因为搭不起桥,他们是绕桥山出来的,目前还有一小时就可以出来了…全队安全…太好了。
与此同时,她也将这消息转发给了“四姑娘山景区”。随后,14名驴友平安出山,抵达耿达乡(属于汶川县)消息,出现在了网页。
相关链接《浙江驴友穿越四姑娘山失踪13天3天搜寻仍无结果》
昨日上午,我从四川阿坝四姑娘山管理局获悉,连续13天失去联系的14名登山队员,包括9名驴友和当地4名挑夫、1名高山协作员,12日上午终于取得联系,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14人“身体健康、毫发无损”。
【事件进展】
5名浙江驴友陆续向家人报平安
1个多小时后,我接到了许宁表妹黄芳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她兴奋的声音,“8点半多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是许宁打来的电话。他们安全了。他说,手机快没电了,等到成都后再联系我。虽然信号不好,说话断断续续,但只要能听到他的声音,就够了。”
本打算一大早赶去四姑娘山的她,终于可以安心地睡个安稳觉了。
义乌人黄洪彪,也在昨天早上9点前,将平安的消息告诉了家人。“我的父母,昨晚就到了成都,一直在等我。晚上,我就能见到他们了。”
金华姑娘张赞琴、温州姑娘虞秀月和赵海芸,也在第一时间报了平安。
在电话里,你可以感到,走出大山后的他们,精神状态特别好。
失去联系那些天发生了什么?
在大家找寻他们的这些天里,那座山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为什么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又是怎么平安出山的呢?
昨天中午,我联系上了向导唐三哥,当时他正和队员们一起吃午饭。
电话里的他,很平静,思路也很清晰。
“山里一直都没有信号,所以我们一直没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9日那天,在龙岩,原计划路上的一座木桥断了,被泥石流冲垮了。这条路,我在3个月前走过,当时桥还好的。我们只有绕道,不过,那条路,我以前走过,那是在汶川地震前1年。”
但地震改变了地貌,道路面目全非。“路毁了,不好找。我们是在荆棘丛里,一点点探出路的。”这时的他们,已是“进退两难”。“折返回去不可能了,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只有往前走,幸好有带GPS。而且这一带,我也很熟。”在2007年开始做向导前,唐三哥就在四姑娘山上采药。
更大的困难,出现在后一天,也就是10月10日。“我们准备了8天的粮食,开始正常吃,后来省着吃,但到10日,还是不够14个人的量,虽然,他们包里还有压缩饼干和牛肉干。”
对四姑娘山卧龙一带熟悉的唐三哥,带着全队,找来山上的野草莓、野草梗等。就这样,“我们撑到了今天。”
对于同行的9名驴友,唐三哥一直说,“他们没有丧气,一直都充满信心。而且,他们互相协作得很好。”
昨晨8点过,唐三哥的手机有了信号。“那时,已经快出山了,海拔只有400多米。”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蜘--蛛”的电话。
就在他们平安走出大山时,还有两支搜救队仍在山中搜寻。“没有信号,没法联系他们。”四姑娘山户外活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曾凡荣说,“他们是11日进山的,按计划,13日能够出山。”
而此前,已有3支搜救队进入四姑娘山卧龙一带进行搜救。
【对话许宁】
抱侥幸心理违规穿越愿受罚
14名队员平安出山的消息传出后,领队许宁成了关注的焦点。而我也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了他们走到最后?为什么他们会从耿达出来?为什么他们隐瞒路线和人数?在这生死一线的穿越后,他有什么想告诉驴友的?
对于这些问题,在随后与许宁的通话中,他都为我一一解答。
记者:和孩子通上电话里了吗?
许宁:通上了,有信号后,我第一个打电话给了儿子,他百感交集。
记者: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们到最后?你们从没有丧气过吗?
许宁:没有,我们一直都很有信心。在出发前,我们就做了详细的评估,我们带了充足的装备和食物。我们带的GPS,告诉我们方位。我们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
记者:为什么会在9日才到龙岩,比原定行程晚了两天?
许宁:遇上大雪,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作了休整。
记者:出发前,你们知道龙岩一线被禁了吗?
许宁:说实话,我们有所耳闻。但抱着侥幸的心理,想去穿越。
记者: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隐瞒了路线?
许宁:我们只登记了一半行程,我们怕写全后,会被管理员禁止进山。这样,也就白费了。
记者:那又为什么只登记了6个人?
许宁:这是一个误传,我们登记了9个人,我们买了9张门票。只不过,我们买了6个人的观光票。
记者:按计划,你们不该从耿达出来的。是因为绕路,而改变方向了吗?
许宁:按计划,是不走这条路的。但到了龙岩后,向导建议说,同样花两天时间,不如走耿达。向导说,他走过这条路,知道怎么走。原定的路线,是传统的驴友徒步穿越路线。但这条路,很少有人走过。那时,我们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就选择了耿达。
记者:最小的一个队员是90后,只有21岁,她的徒步经验有几年?
许宁:两年。
记者:我听说你们愿意接受处罚,是这样吗?
许宁:是的。
记者:经历桥断、路毁,平安出山后,有什么想告诉其他驴友的?
许宁:呼吁驴友,一定要做合理合法的登山等运动,遵守管理方的规定,不要走违禁路线。驴友们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记者手记】
生命需要挑战
请先衡量是否能承受
跟踪这个事件两天,我一直在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的平安出山而激动、高兴。
但同时,我也一直在想,一支80后90后的登山团队,在10月四姑娘山下大雪的天气去徒步,到底是勇于挑战,还是冲动地无视生命?
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徒步穿越,越来越多的失踪身亡传出时,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找寻刺激与珍视生命的关系?
这支队伍在临行前,没有告诉家属自己的行踪。甚至有驴友爆出,其中有人对于路况完全陌生。而这支所谓丰富经验的驴友中,有的人只有一两年的徒步经验。
就这样,他们出发了。
“冲动”,是玩了十几年户外运动的“黑皮”,对他们这次穿越的评价。
他曾参与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这一带很熟。在“黑皮”看来,“他们根本不懂徒步。10月,大雪封山,山上,天气变化无常,即便是有经验的人,也无法掌控。这时候,你不能信经验,不能信向导。”这条穿越路,在“黑皮”看来,很险很难,特别从龙岩到耿达,“全是乱石,没有正常的路。”
而对于违规穿越的现状,四川省登山协会副会长刘建感到很无奈。
他说,“目前还没有户外运动管理办法,无法约束这样的行为。”
早上,与温州一位记者聊起他们的违规穿越。我说,“禁止穿越这一线,并不是对他们的过度约束。而是在5月,南京的驴友在这里失踪,至今没有消息。正是因为险,所以才禁。”但他却说,“穿越,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无法禁止,也不能禁止。”
一时,我不知该怎么辩驳。这个时候,宣扬个性尊重个人选择,可以吗?
现在,我找到了理由。自我的选择,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不该尊重,应该制止。如果,家人苦等,最终等来的是噩耗,他们又该如何交代?为了找寻他们,上千名搜救队员穷尽一切精力漫山遍野寻找。直到驴友安全出山数小时后,还有14名搜救队员因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而在山里继续搜救。
在与许宁对话的最后,他说,愿意放弃“寻找美寻找挑战”,愿意只走“寻常路”。其实,我只想说,生命需要挑战需要刺激,但请在此前,先衡量生命的分量,它是否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