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喜欢港片的人都知道,在香港的警察部队里,有一支专门在街头无间断巡逻,震慑犯罪分子的队伍“PTU”(机动部队),机动能力很强,专门应对一些街头突发事件。
关注杭州警方的人也应该了解,10月8日,一支借鉴香港“PTU”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专门组建的“杭州市公安局直属治安防控机动队”(简称机动队)正式出街,帅气亮相。
一转眼,这支警队的新生力量已经投入工作一周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人员是如何组成的,又接受过怎样的特殊训练?昨天,本报记者跟随机动部队中的一支小分队,进行了8小时的体验,为你讲述这支队伍背后的故事。
步巡结合车巡,贵在反应和速度
清早8点,天有些阴沉。
吴山广场大门口,3个顶着贝雷帽的民警,一辆贴着亚光膜、车身印着“机动队”大字的警车闪亮登场,咋一看,拉风得不行。
车组长鲍锋加上队员董梁、黄再兴,就是我跟随的对象。
这支小队的辖区是一个大方块,由江城路、河坊街、南山路、西湖大道围成,听起来觉得很大,但鲍锋说和其他小队巡逻的范围相比,这算小的。
时间尚早,吴山广场一带过往行人并不多,跟随鲍锋和黄再兴下车,进行第一趟巡逻。
“我们这个辖区的特点是游人比较多,不过一般不会那么早出现,但吴山广场这几天都有购物展览,所以我们得在附近巡查一下是否有扒手。”
在巡逻过程中,两名警员需要经常通过对讲机和车内的驾驶员联系,确认车的位置,以便接受市局指挥中心指令时能迅速赶赴现场,采取适当的前期处置措施,控制局势。
“我们巡逻是以车为中心的,基本是画一个圆圈,半径是距离车步行5分钟的路程。这样一旦收到调度指令,可以快速上车前往。”鲍锋说。
巡逻感悟:机动队的治安防控还是很有讲究的。顾名思义,机动队重在机动,贵在反应和速度,因此,每个小组配备的警车很重要,毕竟许多应急的家伙都在车上。
出街巡逻,看似拉风却很枯燥
第一段路程,穿过高银街、河坊街,再从惠民路绕回来,花了1个多小时。
时间过了9点,再回到吴山广场时,人明显多了,背着包问路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劳动路上的孔庙附近,两位满口方言的外地大妈找了上来。一连串的方言,听得我都懵了,鲍锋很快发现两人的手上攥着火车票。“是不是要问火车站怎么走?”鲍锋问。两位大妈点点头。
一个上午,一直在走路中度过。中午11点15分,我们去辖区清波派出所吃午饭。机动队吃的是搭伙饭,在哪个辖区巡逻,就去哪个辖区派出所吃饭。不过吃饭时间要早一些,为的是跟派出所警员错开。
我以为机动队的伙食会好一些,其实都一样,午饭一荤两素,海带、辣白菜、白斩鸡或者红烧肉。吃饭花了15分钟,几名队员哗啦哗啦扒了几口,又起身整了整衣服,继续上街巡逻。
下午4点,午后刚浮现出的阳光已经散了,微风逐渐升级。
我跟随的这支小组完成了8小时的巡逻,走到双腿发软(其中大约4小时为步行),一直等待着任务交接,却一直没等到,而在城区里,其他的小组也正在做同样的工作。
巡逻感悟:对我来说,这样的体验不仅吃力,而且单调到枯燥。但对于机动队的队员来说,他们相信,日复一日这样的工作并不是白辛苦,毕竟,“震慑犯罪,才能更好的打击犯罪。”
分工不同,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这支机动队的队员,是在特警支队机动二大队整建制的基础上,抽调队员组建而成的,都参与过抗震救灾,进行过援疆维稳,连身材外貌都有一定要求。
那么这些队员是如何挑选又如何分配的呢?
其实,在这支队伍里,每个队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而且这样的搭档,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比如我跟随的这个小队里,3个民警虽然都有过硬的素质,但各自的主要分工却不同。
当天的车组长鲍锋,从警5年,之前属于特警支队机动四大队。和那些把大部分用在素质训练和实战演习上的特警相比,他算是个“另类”。
虽身为特警,鲍锋却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在余杭公安分局临平派出所当过民警。
“在特警机动大队,有一些抓捕任务,而且抓捕对象也比较危险,我们基本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也不需要和他们接触。”
可到了派出所,大量群众工作扑面而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肯定不能像抓捕嫌犯一样。
在这两年的锻炼中,鲍锋从一个专事抓捕的“冷面神”,成了一个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和事佬”,是一名综合型队员,在这组小分队中,他就是民警和群众的桥梁。
驾驶警车的民警董梁,从警5年,来自特警机动三大队,之前他一直负责大队内勤工作。
除了每天晚上特警队员的素质训练外,他还经常会和文字作伴,并联系队员间的感情,担当着大队内“润滑剂”的角色。
在这样的多方面修炼下,董梁的心思相对于其他队员也就更加细心,可以在小组内担任观察者的角色。
而这组人中年龄最小的黄再兴,也是他们当中专业警务技能最突出的一个。体能好、枪法准、格斗和抓捕能力也很强,在中队里也被称为“技能训练小教官。”在小队里,万一遇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抓捕类、救援类任务,他是绝对主力。
就像这支小队一样,整个机动队也是由一群警务技能过硬,但却各有所长的民警组成,这样的安排,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除了机动防控、震慑犯罪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做好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也是他们的任务。
巡逻感悟:帅不能当饭吃,关键时刻要拉得出,打得赢。每一次任务,都需要他们做好准备,帮助老百姓或面对犯罪分子。
集中特训,最重要的是练“说话”
很多人好奇,这样一支队伍,平时怎么操练,又携带着什么法宝呢?
机动队成立后,身体素质方面的操练仍然和原来差不多,以武装越野为主。但其他方面的训练,着实增加了不少。
在普通百姓眼里,特警无疑是最少接触的警种之一。“神秘、不说话、各个都是大杀器、专门在重大事件场合才出现,还蒙着脸。”这是很多人给特警下的定义。
因此,从这样一支相对封闭的队伍里走出的警员,首先要加强的就是“说话”,尤其是怎么在执行任务中和百姓说话。
想要具体说明白这门训练课是怎么上的,确实有点难。大致概括为,“接到群众求助,语气要温和,让人感到温暖。要明白帮助人也是我们机动队的职责,而并不仅仅体现在抓人。”
“处警时遇到群众有疑问的,不要冷面对待,尽力做好沟通解释和服务工作。”
在今年5月初进行的机动队队员统一封闭式特训中,这门“说话”课的的戏份最重。不但请来了相关的专家,还至少占据了每天一半左右的训练时间。
经过10天的特训,这些出身特警的队员们都能把自己的身份转变过来了。
机动队员们除了要熟练操作包括警枪在内的随身7小件,还要熟悉紧急止血、心肺复苏的操作,掌握警车百宝箱内20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其中有消防斧、防毒面具、防火毯、液压钳、浮力绳、救生衣、停车示意牌、金属探测仪等。
“当然,遇到难处理的突发情况,我们还是要向指挥中心和专门的业务单位请求支援,作为机动部队,主要职能既不是代替“110”的接处警,也不是一般的巡逻防控,而是机动的治安防控。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第一个到场,并尽力阻止事态恶化。”鲍锋说。
巡逻感悟:“机动防控、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精益求精”,这是机动队的队训。当然,要参加这样一支队伍,并不代表待遇有多高,条件有多好。只是在承担更多责任的情况下,也获得了更多荣誉感。
巡逻车上的部分警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