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卓恒 摄 |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轼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桐庐的山水风韵。
时光流转到21世纪。2011年10月13日下午4时许,安徽姑娘姜从叶抱着出生不久的娃儿,在村口的亭子里休憩。
亭子旁是满眼的绿色,整洁的村道将人们的视线带向了远方;村口,潺潺的溪水伴着袅袅的炊烟,一幅相当唯美的画面定格在了记者的相机镜头里。
“我和老公是在上海认识的,这里的环境真的是太优美了,我就跟着他嫁到了这里。”姜从叶告诉记者。
有着优美环境的,不仅仅是环溪村。
2010年8月,桐庐县全面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四美、三宜”总体目标,深入推进以“一套规划、两大节点、三大产业、四个一体化、五个桐庐”为主要内容的“12345”行动,努力构建“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
村容,曾经一度让富春江镇芦茨村的村民烦恼。
有着七里泷和白云源两大著名景区的芦茨村,是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许多村民都开了自家的农家乐,接待各地游客。一段时间,由于农家乐多了,污水遍地横流,对生态造成了破坏。
“过去门前门后污水横流,到了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臭水没了,环境也好了。”村主任傅初荣告诉记者。
原来,让农家乐污水不再“到处横流”的,是桐庐推行的“生态疗法”。通过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综合处理方式,使用太阳能微动力技术,自动化控制,自动运行,在国内处于领先。
从2009年开始,桐庐县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
去年,桐庐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纳入生态县建设补偿资金范畴,县财政专项安排2500万元治理资金。2012年,桐庐186个行政村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作为首批“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示范点,芦茨村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开发等方面下了许多功夫。根据芦茨“风情小镇”建设规划,到2012年,芦茨村将成为具有桐庐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小镇,成为“富春山居图中的风情小镇”。
“我相信,到明年,来这里的游客会更多,我们的生意也会更好。”经营着“迎松旅馆”的芦茨村村民李平对记者说。
走进江南镇荻浦村,记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脚下是青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黛瓦,古建筑、古树木、古戏台和古造纸遗迹依次映入记者的眼帘。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在这里,人们会想起周杰伦的一曲《东风破》。
在村党支部服务站,一些妇女正来料加工做帽子、围巾等针织品。路旁,几名中国美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在进行测绘实习。
荻浦古村始建于南宋,原始村落格局和风貌依存,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荻浦村将古建筑的保护和清洁乡村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清洁行动来改善古建筑的处境。这里的造纸作坊是荻浦村的重要古建筑保护点。但是在以前的日子里,这些作坊遗址逐渐被村民所遗忘,甚至沦为生活垃圾的堆积点。荻浦村全体村民总动员,将造纸作坊遗址的水槽从垃圾中清理出来,并将其恢复了原貌。
“恢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将其与村里的保庆堂、嘉庆堂等古建筑合在一起,制订系统的维修方案,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现在,无论进入哪栋古建筑,里面都十分清爽、整洁,不再沦为杂物堆积点。”村民申屠冬升说。
如今,村里人都知道,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卖点。
姜从叶居住的环溪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三面环溪,一面靠山,村子因此而得名,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裔族居之地。
这些年,环溪村积极打造“莲”文化特色村,修建爱莲文化中心广场和周氏名人馆。村内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古建筑,环境整洁,民风淳朴……
环境好了,农家乐也火了,村民的收入也更加殷实了。这个时候,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走进环溪村,图书室、娱乐场地、篮球场等一应俱全。“如今,爱莲堂已经成了全村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村党委负责人说。
近年来,环溪村党委借助“爱莲堂”这个平台,围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不断促进全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真正让村民尝到了共享工程的甜头,切实提升了村民文化生活品质。
“爱莲公园很热闹!一月一场电影,天气晴朗时有不少群众来健身,我经常和小姐妹过来跳健身操。”村民陈美琴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农村妇女白天干完家务,没事情做就打牌、串门,有时候难免还会发生争执,现在的乡风可大不相同了。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们的村庄不仅环境美了,我们的村民心灵更美了,现在村民们白天有活干,晚上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家家比品质,人人比幸福,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品质。”陈美琴开心地说道。
“统筹城乡就是要让农村的面貌发生改变,让村民的观念得以提升,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富足和充实。”在此次赴桐庐采访过程中,许多人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
“昔日子久凝神处,江岸处处焕新颜。”如今,只要一年不到桐庐,你就会认不出这日新月异的江畔县城,恍惚追问“这难道就是那个桐庐吗”?
最近,桐庐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5525”工程,从今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5条秀美乡村风情带,开展5大乡村节庆活动,培育25个风情特色村(点),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乡村旅游活跃、农民增收致富的“潇洒桐庐·秀美乡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桐庐得到深化与发展。人口集聚、区县协作、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培育和土地综合整治……桐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
未来,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五带”将在春江两岸崛起,引领桐庐这片潇洒大地走向更加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