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科学传播,听着严肃复杂得让人发憷,有没有一种马大嫂都能懂能用的方式把科学传播出去呢?昨天上午,来自全省教育、医学、留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1000多名专家、教授,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摆开100多个咨询摊点,教的都是马大嫂听得懂,生活中用得着的科学知识。2011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周就这样开幕了。
本届社科普及周广场集中咨询活动,教的是如何验钞等生活科学,只持续一天。在接下来近一个月时间里,包括讲座、沙龙、电影、咨询等各种形式的3800余项活动,将陆续在全省开展。有兴趣的市民,请到钱报家长会网站(www.qbedu.com.cn)查阅活动信息。
场景一:
五分钟测出骨密度
整个广场咨询摊点,最热闹的要属浙江工业大学设立的体质测试及健康咨询点,它能替现场观众测试骨密度。骨密度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临近吃午饭的点儿,不少市民还在摊位前排长队等待测试。记者发现,骨密度测试方法很简单,测试者只要报上年龄,伸出一只脚,医生在脚踝处涂一点做B超用的药水,再放到一个震动的仪器上,三五分钟就能测出。68岁的黄爷爷对检测单内容门儿清:“单子上有一张图表,上面有不同年龄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值曲线,我测出来的骨密度值也会标在某个点位,只要一比对标准值,就可以知道我的骨密度是不是正常的。我的点在标准线上头哟,很健康。”工作人员说,如果骨密度没有达到年龄段的平均标准,就是骨质疏松的表现,有必要引起重视。
场景二:
半小时降低新衣甲醛
有些猴急的年轻人,买了新衣服,等不及清洗,迫不及待就上身了。家里老人常常会念叨,不洗洗就穿,多脏啊。其实,衣服不清洗就上身,脏是小事,新衣服的甲醛很可能会影响健康。甲醛这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该怎么做才能祛除?浙江理工大学在科普周上“穿出健康与时尚”的展位,正在教市民“斗”甲醛。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解说下,记者解到,服装上的甲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在固色过程中,染料和助剂当中含有甲醛;在免烫抗皱整理过程中,使用了含甲醛的树脂整理剂。而新买的衣物不清洗就上身,衣物在被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就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直接通过呼吸道被人吸收。敏感的人,很快会由于皮肤接触新衣物而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甚至会对眼睛强烈产生刺激。
工作人员告诉了观众一些实用小窍门,比如购买衣服时,注意查看标牌。从2010年1月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规定西服、大衣、西裤、领带、学生服等,甲醛含量必须在服装标签上明示。同时,购买衣物后,务必先用清水浸泡、漂洗,哪怕仅在水中泡半小时,也能降低甲醛的含量。
咨询现场,除了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传播,还有一些更高端的咨询热点。比如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海外人才与海归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设立的“海归创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