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
杭州金乐社区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樊家权,做了一件挺值得自豪的事——他跑遍了杭州市内的老景区新景点,历时7年编出一本《钱塘楹联集锦》,汇集了杭州各个名胜古迹、亭台楼阁上的1500多副楹联。这个手抄本的书虽然没有出版,但这项工程以前可没人做过。
为记录楹联,走了七八趟大运河
樊先生家客厅很小,但他尽可能做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把餐桌挤到了一边。他说:“我喜欢中国的古典诗歌,慢慢入了迷,才开始喜欢上了楹联。”
因为对古诗词的热爱,老先生每次去游山玩水最关注的不是风景,而是亭台楼阁上镶嵌的楹联。每到一处旅游,他都会拿出纸笔把每一处的楹联抄写或者描画下来。
2004年,退休多年的樊先生从衢州搬到杭州居住。西湖边各处景点的楹联让他应接不暇,不仅眼睛停不下来,两条腿也停不下来了。
“最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要到西湖边走走看看,一呆就是大半天。”樊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收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的所有楹联,从七星桥到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的三堡船闸这么长一段路,他来来回回走了七八遍。
“运河,一次肯定走不下来,我就和老伴两个人分段走,每天走一点,就看看桥墩上或者河边小公园有没有什么楹联。”在这里,樊先生特别感谢自己的助手——老伴,“她每次出门都陪着我,帮我校对和查漏补缺,两个人一起有个伴,还能锻炼身体。”
最骄傲的事:指出了南宋御街楹联的错误
千万别以为收集楹联只要抄抄记记就可以了。
“不少楹联都是用小篆、草书这样的字体写的,不要说认识,就连抄都抄不像。”樊先生说,刚开始,他只能把这样的楹联“画”在纸上,然后找字典查。
“这样的字,连字典都找不到。后来我找到了一本《说文解字》,但是也找不全。”樊先生不仅去图书馆查字典,还找楹联所在地的社区、街道甚至区文化局,看看有没有人认识这些字。“后来,我自己也认识了好多字,有些字还能通过偏旁部首,拆拆分分猜出大概意思。”说到这里,樊先生得意地笑了,“每一种文化,只要愿意钻进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最让樊先生感到骄傲的事,是他指出了南宋御街上所挂楹联的错误。
樊先生说,2010年南宋御街刚刚整治完,他就和老伴一起去了。“逛街的时候,我发现许多门上的楹联的书写方向和平仄音的使用是错误的。所以我找到了管理御街的工作人员,向他们指出了错误。他们非常感动,叫了好几个人陪我去看了错误的楹联,说一定整改,还送我回家。”樊先生说,一年后他再去南宋御街,发现所有错误的楹联都已经改正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