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笑话: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天堂里相遇,中国老太太感慨地说:“我终于在临终的前一天,攒够了买房子的钱!”而美国老太太则说:“我在临终前一天,终于还清了贷款买房子的钱,但我在房子里已经住了50年。”
后来,中国人也开始按揭买房了,而美国老太太又有了新花招:“临终前,我去中国爬了长城,去法国吃了大餐,这些都是银行给‘报销’的。我那50年房龄的老房子也没啥用了,就抵给银行了。”美国老太太“玩转”的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成熟的“倒按揭”。
最近,中信银行在北京推出了一款中老年客户专属的借记卡——“信福年华”,其中就有一项“倒按揭”功能。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个贷中心的吕稼表示,“倒按揭”功能对于手中有房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项养老金的来源渠道,不过中国老人买不买账,还真的很难说。
“以房养老”国外盛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最早创立“倒按揭”业务。所谓“倒按揭”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年人,房产所有者以房屋的产权作为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到身故。实际上,这相当于金融机构通过分期付款(按月支付)的形式,收购原房产所有人拥有的房屋产权。其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由于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按揭贷款相反,故被称为“倒按揭”。
倒按揭起源于荷兰,这种贷款方式如今在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许多老年人将之作为安度晚年的一种有效保障。
中国特色的“要钱不要房”
不过,在国外,办理“倒按揭”的客户群中,有很大一部分老人是没有继承人的孤寡老人,他们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这些机构按月给付生活费,等老人身故后,房产归机构处置。
但这次中信银行推出的“倒按揭”则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抵押人或其子女、合法继承人必须将贷款付清,并不接受房产等实物资产。
银行之所以会“要钱不要房”,吕稼解释,一方面是银行对实物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耗费的人力、时间成本太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泛滥,银行对未来房产走势预期模糊。
“因为这两个因素,所以银行要求抵押房产的老人必须有子女或合法继承人,以防止老人在贷款期限内可能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出现贷款偿还上的风险。”吕稼说。
申请贷款门槛并不低
据了解,中信银行对于该项业务的贷款人资格有明确要求,养老人本人须年满55岁,贷款期限和房屋实际使用年限加起来不能超过房屋产权年限,贷款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
且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养老贷款的用途,包括各类日常消费、生活费用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等,银行会在贷款发放后,对其用途进行追踪。
另外,银行要求申请养老按揭的老人最好有两套或以上的住房。如果老人只有一套房子,那么其赡养人就必须要有自有住房,且老人和其法定赡养人将成为养老按揭的共同借款人。
由此看来,“倒按揭”更适合经济状况适中的老年人。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对于中国的老人来说,经济条件不错,就基本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而经济条件不好,则不具备银行的要求。据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