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10月20日上午,保俶路宝石二路路口,一位73岁的老大爷突然晕倒。面对一名倒地不起的陌生老人,一名小伙子、一位年轻姑娘和一位老太太从人群中站了出来,用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试图挽救老人的生命。
这事和前天发生在B支3路公交车上女研究生晕倒多么相似。当时,公交司机和3个浙江省中医药大学“80后”大学生,接力救助女孩,直到120急救车赶到(详见本报20日A04版)。
如此温暖的两个故事,偏偏都是悲伤收尾:10月20日中午,老大爷被送到杭州市中医院抢救后,最终没能醒来;坏消息接踵而来,晕倒的女孩经过多次抢救,也在10月20日中午停止了呼吸。
女孩患有肥厚性心脏病,老大爷本身心脏不好,据说还开过刀。
10月份,冷空气频繁造访,昼夜温差大,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记者从杭城各家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了解到,进入10月以来,脑出血、脑梗塞以及心衰等病人的急诊量明显增加;近两个星期里,已发生多起猝死事件,其中不乏年轻人。
B支3路公交车上晕倒的女孩 她最终没有醒过来 她的妈妈早年也因心脏病去世
先来说说晕倒在B支3路公交车上的女孩小刘。前天一大早,她赶公交车是打算去医院实习的。10月20日上午,记者联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老师时,得知女孩还在省武警医院ICU,而女孩的父亲正从河北赶来。
到了10月20日下午,却听到噩耗:女孩走了……
省武警医院ICU主任张跃明告诉记者,女孩共进行了四次抢救,在第三次全力抢救后,女孩的情况稍微有所好转。“但她的生命体征一直不稳定。”张主任说,他们给女孩做了心脏彩超检查,确诊是肥厚性心肌病,这种病如果平时病症表现轻微,体检是不大检查得出来,而一旦发病,就有猝死的危险,女孩子乘车前的奔跑可能是诱因。张主任还了解到,女孩的妈妈也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太遗憾了,10月20日四个年轻人的接力急救为女孩赢得了很多时间,但是,她却没能挺过来。”
小刘的辅导员老师说,小刘平时很开朗,学习努力勤奋,几乎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请假。她的同学说,小刘平时爱锻炼,喜欢转呼啦圈,没听她提起过心脏不好,“这么年轻的生命,太可惜了……”她的同学十分感伤。
三位在B支3路车厢里热心为小刘急救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听到消息后,都很沉默。许兵说:“人走了,说什么都没太大意义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小刘走了,留下遗憾。但是,叶俊、张娟、许兵和庞艳青四位年轻人的举动,还是很让我们感动和敬佩。
宝石二路晕倒的老大爷 3位好心人救助老人 他患有心脏病,没能挺过这一关
10月20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市中医院。急诊室的周医生说,老人还是没能挺过来,初步判断是猝死。
据了解,老人姓王,今年73岁,就住在宝石二路。平时身体不是很好,尤其是受到心脏方面疾病的困扰。
10月20日上午,王大爷和老伴一起出门买菜,这也是他平时走路锻炼的一部分。但走到路口时,王大爷觉得有些不舒服,气急胸闷。
当时,老伴让他坐在路口西南侧街角岗亭旁石墩上休息一阵,不要过马路去菜场了。没等到老伴买菜回来,王大爷已经倒在地上。
这时,第一位小伙子站了出来,因为他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我们就称他为A先生吧。
当时,A先生骑着一辆山地车经过现场,穿着一身运动装,腰间还别着一个运动小包,身高1.75米左右,络腮胡。探脉搏、鼻息,接着心肺复苏,A先生对老人的急救步骤显得有条不紊。
“这是我的老伴啊,他有心脏病的。”人群中忽然挤进了王大爷的老伴,她的菜篮子也跌落在地上,幸亏旁边有人扶了她一把。
A先生努力救助了老人几分钟后,人群中又站出了B小姐和C老太太。进行简单交流后,A先生和B小姐开始轮流为老人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整个过程进行不到1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在人们的注视下,3位好心人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3个美丽背影是谁?
距离出事地点不到20米处,有一家小杂货店,一起救王大爷的C老太太正是店老板84岁的老母亲陈老太太。店主夫妇两人说,“就是那个小伙子在做人工呼吸时需要有人帮忙托住老人的头部,我妈妈比较热心,就跑过去帮忙。”
B小姐的身份也确认了。她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叫沈凌波,杭州人,今年26岁。小沈目前是省中医院的见习医生,在各个科室轮转,前不久刚到了急诊室。10月20日上午她经过现场时,刚下了夜班,看到王大爷晕倒的一幕,马上加入了抢救。鉴于沈凌波热心助人的行为,省中医院党委团委决定给她予以奖励。
至于A先生,记者没能找到他,但我们会记住他为王大爷付出的努力。
-记者调查 进入10月份心血管疾病高发
最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到底有多高呢?记者就此询问了省市各大医院。
浙医一院急诊科排在首位的病人就是心血管疾病,上个星期有一个晚上送来三名发生猝死的老人,这些老人都是深夜发生意外的。
浙医二院从上周四(13日)开始到10月20日晚上,共有51名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被送进了急诊室,其中9人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自诉都出现过胸闷、心慌等症状。
浙江医院最近心内科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20%,从半个月前开始,经常在晚上接诊发生心梗的患者。
省人民医院近一周来,几乎每天晚上急诊室都会接待十余名因心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患者,其中一名30岁的患者猝死,一名30多岁的患者抢救回来后至今还在住院。
省立同德医院从半个月前开始,心内科的病房就开始加床,不断接诊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省新华医院在过去半个月中,接诊了80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
年轻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杭州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潘浩说:“以往一个月科室里要收治300多位此类病人,但这个月到现在为止早就已经达到这个数字。且60岁以下的人占四分之一。”
从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的情况来看,10月以来,心脑血管病人比平时增加至少5成。急诊内科王奇医生说:“我值班时,最多的一晚上收了4名病人,两名脑出血和两名心梗。”
“最近的急诊病人以脑血管意外和高血压危象的为主,此类病人数量几乎是平常的1.5倍。而在这些病人中,60岁以下的人占了2到3成,但以前这个比例只占1成。”杭州市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周逸丹说。
同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进入10月份后高发的情况,也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得到验证,急诊内科的马伟医生说:“比平时增加了至少5成,不过到目前为止都全部被抢救回来。”-专家释疑
年轻人长期熬夜风险很大
心血管疾病频繁发生,特别是从前天开始,连续两天发生猝死的事例,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心脏。为什么近期这样的事如此之多,除了老人连年轻人也难以幸免?
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主任李雄介绍,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主要群体还是中老年人,但是年轻人也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身体状况比较好,一旦发病,来势凶猛,这和年轻人的轻视有一定关系。
“近期气温波动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省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周之冰说,在就诊的这些人群中,老年人大都有器质性病变,而年轻的就诊者都没有器质性病变,却大都是因熬夜、长时间劳累引起的。
病例一:
感冒诱发心肌炎
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介绍,18日,不幸猝死了一名30岁小伙子,是和感冒有关。因为他患了感冒诱发心肌炎,却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前一晚上,和朋友吃饭喝酒,弄得蛮晚的。第二天上班后,小伙子感觉不对劲也不当回事,最终发生意外。
病例二:
连续熬夜诱发急性心梗
一位祝先生是开公司的,国庆长假后,他忙着加班加点完成手头积压的工作。连续三天时间开夜车,为了提神,祝先生还比平常抽了更多的香烟。到了第四天时,他突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而倒地,被120送到市一医院急诊。
心血管内科的潘浩分析,祝先生有长时间的抽烟史,这本身就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素之一,再加上他连续三天熬夜,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急性心梗。“他心脏的其中一根血管99%已经堵住,情况相当凶险,需要尽快安排手术。”
此外,潘医生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的人,千万不要熬夜、劳累,不然很容易发生像祝先生这样的状况。
频繁的气温变化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昨天,浙江医院ICU主任、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浙江省ICU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龚仕金说:“猝死是发生在深夜的杀手,大都发生在深夜或者凌晨,极冷、极热或者频繁的气温变化,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段。”
“猝死并不是突发的,所有猝死其实早期都是有征兆的,关键在于是否重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龚主任发出提醒。
“猝死都是有因可循的,如果平时体检时发现身体异常就重视起来,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明异常的原因,通过正确的服药,还是可以控制的。”龚主任表示。
-新闻助读
正确有效的急救
应是双人配合
心肺复苏的操作者
应受过专业训练
针对目前的院前急救不是很到位的情况,省内多名心血管专家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在大型的公共场合,配备除颤仪。但是因为经费等原因,该建议一直没有得到实现。在仪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正确的心肺复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心梗发生后,如果能够在6分钟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会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龚主任说,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没有学到正确的心肺复苏方式。
龚主任表示,正确有效的急救最好是双人配合的,进行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者最好受过专业训练。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周边的人应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车迅速到达后,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急救。
“当然,除了有效的急救,我们也希望那些被确诊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够随身携带医生开出的药物,以防发生意外。”龚主任说。
去年年底,美国心脏协会对心肺复苏的标准进行修订。美国心脏协会是全球心血管急救领域最为权威的机构,日前,该协会和浙医二院联合成立了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中心将同时承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员的急救培训,脑外科护士长景继勇介绍,目前接受社会上的团体报名,将根据报名情况再安排学习急救知识,如果考试合格的学员,可获得美国心脏协会课程证书。
提到新修订的标准,浙医二院急诊室徐善祥医生介绍,新标准比以前的标准要求更高了,比如按压次数,要求每分钟至少100次以上。同时考虑到有的人做嘴对嘴呼吸有顾虑,把胸外按压提到了开放气道等步骤之前,先进行胸外按压,也可以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