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秦抓拍的小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因为美丽、神秘、稀少,被称为“神话之鸟”,在全球不会超过50只。
2004年,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学博士陈水华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寻觅在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发现约20只,轰动世界。
2007年,陈博士只找到8只;
2008年,只找到4只;
今年更少,只有2只。
为了能让“神话之鸟”成功繁殖,有位22岁的小伙子,从去年开始,每年的5月到8月都会一人留守在五峙山列岛附近,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守候鸟蛋。
“神话之鸟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中华凤头燕鸥,全身洁白,头上有黑色凤冠,嘴为橘红色,嘴端为黑色。相比其他燕鸥,它羽色清丽,容易被天敌识别。
自1937年以后,它一直没有踪影,人们一度认为此物种已绝灭。
2004年8月,陈水华在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发现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的生存威胁,有台风、赤潮、海洋水资源恶化和无人海岛的开发等,而渔民的捡鸟蛋行为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中华凤头燕鸥应被列为国宝级保护动物,它的个体数量不会超过50只,且只在中国繁殖。”陈水华说。
他曾调查过韭山列岛附近的爵溪镇。2005年,一只海鸟蛋售价约15元,现在上升为55元。
为此,从2007年开始,陈水华带领志愿者,在燕鸥的繁殖期,上韭山列岛守护燕鸥蛋,他们曾经艰难地夜宿孤岛,但遗憾的是没能守护成功,燕鸥蛋还是不见了。
由于还担任浙江博物馆副馆长,工作需要,陈水华无法长时间守在岛上守护鸟蛋。他想到招募志愿者,来和他一起完成这项神圣的“守蛋”工作。
志愿者黄秦的岛民生活
“小白脸”变成了“包黑炭”
年仅22岁的黄秦,出生在河南农村。
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制冷专业。虽非专业出身,可黄秦却是个十足的观鸟爱好者。大学里,他参加了观鸟社团,一到休息天,就会背起相机,去西湖边、植物园等地方“观鸟”、拍鸟。
去年,黄秦辞去义乌外贸公司的工作,加入到陈水华的“守蛋”志愿者行列中,开始了他艰苦的“守护”之旅。
眼前的黄秦,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皮肤黝黑发亮,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小时候大家都说我白,还给我取绰号‘小白脸’,可现在大伙改叫我‘包黑炭’了。”
黄秦用手挠挠头,腼腆地说,“冬天稍微变白点,可一到5月又要出发,想要变白很难。”他说,每年的5月到8月,是燕鸥繁殖时期,而他就会上岛,开始守护行动。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保护区内的海鸟进行保护和监测,观察海鸟的下蛋、孵蛋和育雏情况,了解中华凤头燕鸥的生活习性。
上岛要背20斤重的器材
穿两条厚厚的户外运动裤
黄秦说,这些年,中华凤头燕鸥,基本出现在舟山的五峙山列岛,所以他需在这个岛上蹲点。
由于五峙山列岛是个无人岛,岛上没电,也没水,还时有蛇虫出没,加上燕鸥一见人就会惊动飞走,无奈,黄秦选择住在岛附近的岑港镇,一位船老大家里。每隔三四天,就上五峙山列岛查看一番。船从陆地到岛上,往返需要三个多小时。而黄秦一般在岛周围呆一小时才离开。
黄秦说,去年他是5月中旬去的五峙山列岛,8月下旬回杭,今年则是7月初去的岛上。
守护的那些日子里,每到临出发前的一个晚上,黄秦便会整理好要随身携带的照相机等器材,拿出穿戴的特殊行装,调好闹钟,然后再上床休息。
“我随身携带的器材有近20斤重,有相机、摄像机、定位仪、望远镜和录音笔。”黄秦说,这都是观察燕鸥时必不可少的器材,虽然重,但缺一不可。
清晨6点,黄秦穿上两条厚厚的户外运动裤,防滑的军用球鞋。“燕鸥蛋都在岛的顶上,我要徒步上去,穿两条裤子是防刺扎。”
黄秦解释,从岛下面到岛的上面约有两百米,那是一条约30厘米宽的小路,路的两侧长满了“覆盆子”,这些“覆盆子”足有一米多高,藤上结满了刺。尽管如此,几个月下来,黄秦总会划破两三条裤子。
8:30左右,黄秦到达目的地。他首先用相机拍下天空中成群飞翔的鸟,然后再用摄像机摄下整体环境和参照物。
“成群的燕鸥中,中华凤头燕鸥就一两只,担心找不准它下蛋的具体位置,我用摄像机拍下当时的情况,再观察周边参照物,这样找蛋的位置就会容易很多。”
这两年,黄秦一直都在跟拍中华凤头燕鸥孵蛋的过程,但令黄秦心痛的是,去年,他没能看到小中华凤头燕鸥在上空飞翔。他说,去年7月下旬,燕鸥产下了几只燕鸥蛋,可是恰巧8月初,舟山遇到台风袭击,小鸟没能孵化成功。
而今年,他虽然没有看到小中华凤头燕鸥破壳,却看到了一只小燕鸥在天空中飞翔,并且成功抓拍了下来。
给小燕鸥戴环形标志时
会有大批其他成鸟扑过来啄黄秦的头
黄秦说,中华凤头燕鸥经常会夹杂在成百上千只大凤头燕鸥中间。收集大凤头燕鸥的标本对研究中华凤头燕鸥很有帮助。所以他的另一项任务是,亲密接触大凤头燕鸥。
通常,下完蛋后,大凤头燕鸥夫妻开始轮流孵蛋。
约20多天后,蛋壳被啄开,有毛茸茸的小燕鸥探出头来。小燕鸥在岛上到处走啊爬啊,甚是可爱。而“母亲”则会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父亲”负责外出抓鱼喂它。
这时,黄秦双手会迅速戴上医用无菌手套,小心握住幼鸟,用棉签采集小鸟口腔中的上皮细胞,然后装入无水酒精的离心管,用来做基因分析。“燕鸥不能沾人的味道,否则可能出现亲鸟不喂食的现象,这样小燕鸥就难以孵育成功了。”
到小燕鸥出来10天左右时,黄秦还必须上岛给小燕鸥戴环形标志,这时,大批其他成鸟会尖叫着扑过来,往黄秦头上啄去。黄秦还是坚持把标志戴好。
黄秦说,那现场,有点像希区柯克的经典恐怖片《鸟》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