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20日电(商意盈)肩上地质包、手里地质锤,行走在荒山僻岭中,攀爬在悬崖峭壁上,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找矿。他们和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男主角“老三”有着一样的身份,他们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的地勘员。
54年来,第七大队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浙江西南地区勘探发现了57种矿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9月1日,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委分别授予第七地质大队“全国模范地质队”和“地勘先锋”荣誉称号。
“背着馒头出去,背着石头回来”
车子要经过上百个险峻的弯道,不少崎岖的山路还必须靠手脚并用着爬,踏着雨后的一地泥泞,来到位于浙江丽水和建德山林中的“矿石勘探项目组”,寻访“老三”们的足迹。
每天天还没亮,第七大队一分队队长王岳勇就背着地质包上路了,军绿色的地质包里不能少的是“老三样”: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包里还放着几个馒头,就着几口山里的泉水,就是中饭。“我们的工作就是背着馒头出去,背着石头回来。”他说。
王岳勇做的是地质调查,每天必须依照规定的观察路线采样,线到哪人就必须得到哪,没有路就用柴刀砍开灌木丛。他说:“有时候灌木和杂草长得实在太密了,50多米的路就得花半个小时走。路上碰到野猪、蛇,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王岳勇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在山里已经待了10多年。
一分队负责的项目位于丽水市遂昌葛坪村,队员们把一个废弃的小学校舍简单打扫了下就作为宿舍。两个啤酒箱上放个横条木板就是凳子,房间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白炽灯,炒两棵青菜就是一餐,栏杆上晾着沾满机油和泥土的工作服,木板床下垫的是厚厚的稻草,房里房外满满的都是矿石样本。队员们告诉,这里的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至少泥土墙还能挡风,比帐篷强。
所有的地质队员都和王岳勇一样,天天早出晚归。在54岁的老队员程陈华看来,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老程回忆起当年开采遂昌金矿的场景:几千米深的洞穴,夏天进去都要穿棉袄,一待就是一整天,洞穴里的硫磺水流在衣服上,腐蚀出了一个个的洞,怕衣服掉下来,就拿把稻草往腰里一系。“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细看是找矿的。”老程自嘲说。
没有周末,只有过年才有几天假;远离城市,生活条件差;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身体和精神都是考验。这些在地质队员眼里,都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难挨的,是寂寞。
“80后”小伙张爱平说,他们的项目都在深山里,晚上一般借宿在山下的人家。每天天没亮出门,山上没个说话的人,等回来老乡都已经睡了。山里没有信号,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想找个人聊天、喝酒都没有。“几乎每个晚上,村里就只有我一盏灯是亮着的,那种巨大的寂寞让人很压抑很难受。”他说。
而队员陈小荣,摸黑爬两个小时到最近的山顶上躺着数星星,借着山顶微弱的信号给在远方的女朋友打个电话,就是一天最大的娱乐了。
“地勘人就是这样,选择了这条路就无怨无悔”
面对采访,这些淳朴的地质队员有些羞涩,但一谈起矿,他们立刻两眼放光,滔滔不绝。提及奉献和付出,他们总是憨憨一笑:这没什么,做这个就是这样的生活。
1987年出生的蓝星是个地道的杭州姑娘,毕业后参加位于建德官山脚村的项目组,整个组里就她一个女孩。她说:“我外公和父母都是地勘队员,从小就佩服他们。虽然来到这里和学校时候想象的情景落差很大,但从没想过要打退堂鼓。”
58岁的浙江第七地质大队地调院院长袁建新说:“能够守住这个岗位的真的不容易,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精英。地勘人就是这样,选择了这条路就无怨无悔。”
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过度劳累,胃病、肺病都是地勘队员的职业病,工作成了他们病痛期间最好的慰藉。曾历任七队分队长、副总工、总工的周俊法,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质专家。周俊法晚年身患肺癌,去世前夕,他常常要老伴帮他把一张地质图和一份没有写完的地质报告拿到病床前。周俊法告诉老伴,这个病实在疼得太难受了,而研究这些他平时最痴迷的“宝贝”,就可以将注意力转移,使他一时忘掉痛苦。
面对自己的选择,地勘队员从来没有后悔过,可是对于家人,他们有着深深的内疚和遗憾。袁建新母亲病危他没法及时回去,弟弟电话里那句“你自己看着办”让他潸然泪下;年轻队员李国杨要远赴深山执行任务,他二话没说就“抛下”了已经怀孕6个月的妻子。
第七地质大队副队长汪兴旺说,54年来,七大队执著坚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竖起了地质人的精神丰碑。从七队老中青三代地质人身上,可以看到“三光荣”精神的血脉相承,并且这种精神在每一个时代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只要能多为国家抱出几个‘金娃娃’,再苦再累也值得”
提及他们的奉献和付出,这些地勘队员总是说,只要能多为国家抱出几个“金娃娃”,再苦再累也值得。“谁不期盼天伦之乐的簇拥?谁不渴求锦衣玉食的富贵?然而,我们把那火热的爱情,把那壮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崇山峻岭,戈壁荒漠!地质人的本色不褪!”一位地勘队员如是说道。
他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54年来,七大队在浙西南部地区发现矿种57个,探明储量矿种26个,找到13处大矿床、20余处中型矿床,探明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其中,1983年,结束历经10年的遂昌金矿勘测工作,该金矿被誉为“江南第一大金矿”;2002年,完成遂昌萤石矿勘测,远景资源量开发后可供浙江全省使用30年;2006年至2010年年底,查明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发的矿产地50多处,其中大型规模矿产近20处。
第七大队先后获“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8年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7月1日,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也是全国地勘单位中唯一一支获此殊荣的队伍。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浙江地质七队是新形势下地勘队伍的优秀代表,也是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被称为“浙江西藏”的丽水等地区的地质找矿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地质人的时代赞歌,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树立了精神示范和行为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