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胡总,区委党校教室借不到,得另外找场地。”日前,胡才谦正在办公室忙活,一个电话打断了他的工作。“赶紧看看,能不能借用乡镇的会议室。”
10月25日至26日,是黄岩区新一期农民培训的日子。眼看时间越来越近,胡才谦却苦于找不到培训场地:“酒店有大型会议室,但我们没钱租,能借到场地最好。”
胡才谦是黄岩橘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董事长,也是市政协委员、黄岩区瓜农协会副理事长。2008年8月,他联合区里的新阶层人士,启动了万名农民培训工程,5年内培训1万名农民。
3年来,胡才谦每年参与组织农民培训六七次,如今已培训8000多人。
黄岩区外出瓜农4.3万名,其中去上海的最多,约8000人,其次是海南、广东、成都等省市。除了每年安排两三次外地培训外,为了节省成本,很多培训都安排在西瓜种植淡季瓜农返乡的时候。
“现在到春节前这段时间,很多外出瓜农回家准备毛竹、种子等物资。”胡才谦说,月底的这次培训,邀请了杭州和黄岩本地的专家讲课,“希望这些课‘土’一点,免得农民不愿听”。
胡才谦的这种愿望,是黄岩区农民培训“三盼”之一。
一盼:专家讲课别太“洋”。胡才谦说,以往请来的专家,多数习惯用电脑,讲课时一手操作鼠标,一手指着大屏幕讲解,而且讲的是普通话。
“外出瓜农,即便是种植专业化、产业化的,50岁左右的占60%至70%,50岁至60岁的多数是初中文化,近两年大学生从事农业的不到1%。。”胡才谦说,为了克服“洋”问题,他自编了教材,教的都是实用技术。
二盼:培训名额足够多,农民不再被“代表”。每次培训,最多只有200个名额,但想参加的人很多。去年7月,一次在上垟乡政府举办的培训,主办方只准备了100人的资料,结果报到的有160人,最终来听课的达200多人。
“农民渴望参加培训,但我们能力有限。”胡才谦说,4万多名瓜农,即便5年内培训1万人,一个“轮回”要20年,现在只能谢绝重复培训,每次只允许部分“代表”参加。
三盼:早日告别经费不足“时代”。培训一位农民需300元,包括请专家、发教材和提供免费午餐等,农民不用掏钱。
胡才谦说,3年来已经投入200多万元。这些经费中,区农办补贴每位农民100元,其他的都靠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新阶层人士赞助。
“按照计划,我们一年安排六七次培训,但有时来的人多了,像去年上垟乡政府那次培训,光是中饭就摆了20多桌,经费超出了预算,只好占用下次培训的费用。这样一来,名额只能依次递减。”胡才谦不无忧虑地说。
从目前状况看,黄岩区农民培训的确“有点累”。
我市自2004年开展农民培训以来,目前已培训106万人。市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张光根说:“一些县(市、区)农民培训财政投入不足,与农民参加培训的愿望和需求差距较大。”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鞠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