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5日讯
3岁女孩彤彤(化名)不管高兴还是不高兴,常常要咬人、打人;6岁男孩小灵(化名),最大愿望是“拥有一把枪,然后能一枪把妈妈打死”……
彤彤的行为,大多数人尚可以理解。可小灵的言语,显然让人大惊失色。
孩子们怎么了?是童言无忌,还是另有原因?
【案例】
6岁男孩最大愿望是把妈妈一枪打死
前段时间,江干区某幼儿园大班。
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小朋友们,请大家说一说,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轮到6岁男孩小灵发言。发言结束,老师大惊失色,赶忙把小灵的妈妈朱女士请来。妈妈听了老师的转述后,吓得也快跳起来。
原来,小灵的最大心愿是:“拥有一把枪,然后能一枪把妈妈打死。”
妈妈朱女士承认,儿子特别淘气,又不听话,因此常常要揍他。可再怎么揍,自己也是爱儿子的,是为了儿子好。儿子的脑子里怎么会有一枪把自己打死的想法呢?
“我们做孩子时,哪里有不挨父母打的,现在的孩子怎么回事?”朱女士伤心之余,很不能理解。
3岁女童高兴不高兴都要咬人
3岁的杭州女孩彤彤,有一个习惯,动不动就要咬人、打人、踢人……
彤彤妈妈说,她玩得兴奋的时候,会突然扑过去咬人一口,让人防不胜防。
一次,邻居7岁小男孩淘淘来彤彤家玩,两人在地上追来追去。玩得兴奋时,咯咯笑着的彤彤突然扑过去,朝淘淘的左手臂上狠狠咬了一口。
淘淘大声哭泣。捋起袖子,手臂上留下一小排深深的牙齿印和血痕。
此时,彤彤则躲在角落,脸色灰黯,一声不响。良久,她才在大人的教导下,当面向哭泣的淘淘说了声“对不起”。
这件事情后,打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制止。
前段时间,彤彤发烧,爸爸抱着她安慰,彤彤用小手“啪啪”地打在爸爸脸上。
“怎么可以打爸爸。”妈妈一边制止,一边抱过彤彤。“啪”,响亮而清脆的声响,妈妈的脸颊上也挨了彤彤一巴掌。
“彤彤,不可以打妈妈。”爸爸低声说。
虽然爸爸妈妈反复教导,可是彤彤还是时不时出现打人、咬人的行为。妈妈担心,女儿老是打人,将来可如何是好啊!
【调查】
3岁-6岁儿童中13.22%存在行为异常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方忠,曾调查1732名3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897人,女童835人。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攻击性”、“交往不良”等指标,3-6岁的儿童总行为异常检出率13.22%。
男童中,2%的3-5岁男童存在“攻击性”;2.1%的6岁男童存在“攻击性”。
女童中,6.8%的3-5岁女童存在“攻击性”;4.3%的6岁女童存在“攻击性”。
徐方忠认为,儿童存在攻击性的欲望,或者骂人等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打人、扔东西等攻击性行为,都应当视为“攻击性”。
为什么有些学龄前儿童存在“攻击性”?徐方忠分析,一个是遗传因素,比如父母脾气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现暴躁脾气;另一个因素则是大人过分宠爱孩子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