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4日电(记者 胡作华 陆志艮)一场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风波,令浙江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发展走势成为了世人关注焦点。第二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大会”期间,新华社记者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长高鹰忠进行了专访。
“压力不小,增长正常。”高鹰忠表示,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浙江及时出台有关做好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举措,目前阶段性成效逐步显现。中小企业作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始终是浙江经济具有旺盛内在增长机制、走在前列的动力与保证。
各类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300万户
高鹰忠说,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结合浙江实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发展格局,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主动利用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省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300万户。
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浙江省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4904家、小型企业5387家、微型企业52593家,中小微企业数量占99.1%。截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2.4%、工业利税的79.4%、外贸出口的82.5%、工业从业人员的91.1%都来自中小企业。
发展平稳,少数企业关停是市场现象
高鹰忠说,今年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总体平稳,增长情况处于正常区间内。
生产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77.9亿元,同比增长11%。今年以来,小型企业增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低于大型企业而略高于中型企业。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147.9亿元,同比增长22.6%。中小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7.3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6509.4亿元,同比增长15.6%,比销售产值增速低6.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2%。效益方面。今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利润达到1536.4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基本与金融危机前的同期水平持平。税收总额达到859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宏观层面面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双重压力”,以及微观层面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要素保障困难加大的“双重压力”所导致的。随着外需减弱、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等多种因素叠加效应逐步显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情况,包括少数企业关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客观性。这既有宏观政策作用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缓慢的因素。浙江每年有大量的小企业新注册诞生,也有不少小企业注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被淘汰是正常的。
综合分析部分企业关停原因。从内因看,有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部分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盲目冲动、过度投资倾向,有些涉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有的是企业过分依赖民间借贷,且借入民间资金后投向使用不当;有的是企业经营者从事违法行为,少数企业经营者甚至挪用资金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导致巨额亏空。从外因看,是“一上升一紧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个是成本上涨,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用电成本等都在上涨;一个是紧缺,企业缺钱、缺电、缺劳动力、缺土地,各种要素保障不足。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走在前列
高鹰忠说,当前,浙江金融运行和保障的基本面是平稳的。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浙江省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金融保障,在机制建设、机构设置、产品创新、贷款总量及增速等领域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浙江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创新模式:
一是政策引导模式。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二是直接搭台模式。通过举办“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百家PE机构、百家融资服务机构、30多家金融机构与全省千家成长型企业进行直接对接,搭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
三是担保增信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9.6万家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总额3112.2亿元。
四是网络融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集“政、银、网、担”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每天都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网上申请融资,相当于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的总和。
五是“浙江板块”模式。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已达266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224家,市值超过1.3万亿元。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三位。
六是专项贷款模式。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防止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解决燃眉之急,也有效遏制民间高利融资。
七是债券融资模式。通过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为成长性中小企业募集所需的中长期资金。
八是民资利用模式。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浙江充裕的民营资本找到一条出路。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速适度回落,投向结构持续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134.2亿元,同比少增121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个和5.6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在浙江得到有效落实,信贷投放重点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继续重点投向实体经济。1月至9月,全省制造业本外币贷款新增1972.8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8.8%,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短期贷款占比上升,9月末,全省短期贷款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中长期贷款11.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4056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9.0%,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二是中小企业贷款大幅增长。1月至9月,全省中小企业贷款新增2689.2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85.0%;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1605.3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50.8%,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政府应对措施是主动且富有成效的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并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出台有关做好金融服务、规范民间借贷、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举措。目前全省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阶段性成效逐步显现,可见政府应对措施是主动且富有成效的。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在争取更多贷款规模的同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小企业信贷政策,在信贷总规模内单列小企业信贷计划,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扩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规模,允许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50%用于奖励。金融机构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做到“三严五禁止”,即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做到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或外流,使贷款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
二是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制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选择在民间融资活跃的市、县(市、区)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加快新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抓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两个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工作。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
三是切实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制订出台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对经营困难、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税费。由省财政出资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主要用于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实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不出现缺口、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允许符合转型升级要求、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经统筹地人力社保、财政部门批准,允许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四是加大政府服务解困力度。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时成立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银企、司法“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要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组织11个“双服务”工作组分赴各市,把帮扶中小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织省级机关100个调查组下基层调研,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