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意气风发参加盛会。本报记者 黄曙林 梁臻 通讯员 魏志阳 摄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5日讯(记者 夏芬娟)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发布的这份《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宣言》,表达了数百万浙商的心声——在倍感自豪时倍觉责任。“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正是他们以赤诚之心回应祖国的呼唤、时代的厚爱、家乡的重托,再创辉煌的壮志豪言。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宣言》的起草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商帮文化振士气
记者:怎样看待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举行的背景?
吴晓波:现在的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堪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困难的时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让政商界相互间交流和信息传达,共同探讨应对之策,也可很大程度上提升士气。
商帮是中国一个独特的传统。共同的价值观、互帮互助,这是商帮文化的特点。区域性经济如何组织起来,商帮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组织模型。
溯源历史,浙商还非常年轻。明清以来,晋商、徽商、粤商和海商等都要比浙商群体强大,浙商直到90年代后期,作为一个商帮迅速崛起。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海内外浙商共聚一堂,也是一种商帮文化的发扬。
善抓机遇守实业
记者:在您看来,浙商群体具有怎样的特质?
吴晓波: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看,浙商是全国商帮中素质最高的,结果是浙商中总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企业家。从冯根生、步鑫生,到宗庆后、南存辉,以及互联网时代的马云、丁磊、陈天桥等,30年来从未出现断代。基于此,我始终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浙商中还能涌现出新一代的优秀企业家。
我始终认为资本投机性这一点不是大的问题,只能从侧面说明了他们的资本意识之强。少数温州企业现在主要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不明显;而资本投机性也推波助澜。但地理位置、人口素质以及缺乏资源等地域特征,决定了温州不能再继续传统加工产业的发展路径。
在我看来,坚守实业依然是浙商身上最具闪光点的特质,而非投机。
从实业这一特质来看,浙北地区包括宁波、绍兴、湖州以及嘉兴等地的工业发展更能代表浙江经济特质,浙北商人也更能代表浙商的特质。这些地区历史上就有制造业的基因,如明朝的湖州是手工纺织品中心,当时的浙北也是全国造船业的集聚地。坚守实业,也恰是清以后浙商群体崛起的基础,也是其最引以为傲的特质,不应该轻言放弃。
均衡蜕变创佳境
记者:未来等待浙商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大变局?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吴晓波: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键转折点上。
在此背景下,浙商自身面临着三大转变:
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前浙商引以为傲的是“专业市场加制造工厂”双轮驱动模式,而今要反思这种模式的发展可持续性问题。
二是他们需要探索,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创新如何互动发展的问题。浙江在一些金融创新上已有了一些探索,但是怎样让几千亿规模的地下金融阳光化、以支持实业发展仍然是个谜局。
三是浙商正面临着的自身换代问题。第一代的浙商多数出身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他们已经到了退休年龄,需要交棒给70后、80后的新一代年轻人。浙商群体都在面临着从老一辈的“草根型”向“知识型”换代阶段。
记者:浙江应如何让更多浙商扩大在浙投资,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
吴晓波:总体来看,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商业环境,包括产业、政策以及配套服务、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浙江虽然不具备自然资源优势,却有三大看不见的特色资源优势:包括人的资源、钱的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所谓人,即企业家资源。浙江的人口经商比是全国最高的,这也决定了浙商具有广迈的人脉资源。所谓钱,即浙江丰富的民间游资。所谓信息,指的是遍布浙江的各个专业市场,就像是市场的“血管”,神经触及从北非到哈萨克斯坦的全球各个角落市场需求的每一个微妙变化。这三大资源足以凝聚海内外浙商们纷至沓来。